文史工具书的源流和使用
  第二节怎样查找古诗文
 


第二节  怎样查找古诗文

 

为了给读者提供查找古诗文的途径,本节分为:一、查找古代一般诗文,二、查上古至隋代诗文,三、查唐至元代诗文,四、查明代诗文,五、查清代诗文。

 

一、查找古代一般诗文

 

这里所谓一般诗文,指的是较为常见或具有代表性的篇章。查找这些诗文,可使用选材范围较广,涉及时间较长的作品选集。如《中华活叶文选》,中华书局编辑、出版,有1962年合订本,查找较便。《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中华书局1962—1964年出版,原计划中的元明清部分未出版。《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中华书局1962—1963年出版。《中国历史文选》,周予同主编,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中国历代哲学文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组、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合编,中华书局1962—1963年出版。

以上各书都是解放后编辑、出版的,选收诗文多能考虑到题材的广泛性和风格的多样性,多为具有代表性的篇章。各书对选文都进行了标点,有的还有题解或译文以及作者生平简介,所以,它们既是欣赏、阅读古诗文的选本,又可供查检一般古诗文之用。

专门收编历代歌谣和农民问题文学资料的有下列两书,颇具特色。

《中国歌谣资料》,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资料室、北京大学中文系合编,作家出版社1959年出版。该书第一册收上古到五四前的歌谣一千二百九十八首,资料来源主要是元代以后的笔记、地方志、诗文集、通俗小说、戏曲等一千多种古书,凡《诗经》、《乐府诗集》、《古谣谚》里已收的作品则不再选入。《古谣谚》,清杜文澜辑,收录上古到明代歌谣、谚语也较完备,中华书局1958年有断句排印本。

《中国历代农民问题文学资料》,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研究室资料组编,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该书收编我国有关农民问题的诗文,按时代先后编排。书中对作品的历史背景、本事,作了一些题解,可供研究古典文学和古代史者参考。

清代编纂的《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纂》和《续古文辞类纂》等,均可供一般查检之用,因为多数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里都收了。当然,这些都是选集,所收的诗文到底有限,因此,有时还需要按时代顺序,使用以下的工具书。

 

二、查找上古至隋代诗文

 

上古至隋,一则由于书写和印刷条件的限制,二则由于年代久远,图书散失,所以相对说来,传世的作品较少。查找这一时期的诗文,可使用下列各种诗文总集及其索引。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校辑,中华书局1958年据广雅书局本复制重印,分四册。该书编成之后,因卷帙浩繁,没有刊行,到光绪五年曾由蒋壑父子刻《编目》一百三十卷,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王毓藻始刻印全书。书后是《韵编全文姓氏》五卷,原缺,当为严氏未及编成而后补的。全书按时代先后,分编十五集,共七百四十六卷,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五人,撰有小传,文章备载出处,收编可谓宏富。

不过,该书虽名曰“全”,实际上并不完备,不仅道光以后发现文物(包括甲骨、铜器、简牍、石刻和书籍等)上的六朝前的诗文,不可能收录,就是当时可以收入者,也有失之眉睫的。《余嘉锡论学杂著·读已见书斋随笔》曾举出“全三国文”和“全晋文”的失收例,可供参考。此外,也有重复和考订欠佳的,应当注意。

该书旧题严可均编,中华书局1958年版《出版说明》也根据严可均自序予以肯定,似乎没有疑问。其实不然。经傅增湘(《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跋》,载《藏园群书题记》卷八)和毅中(《〈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作者是谁》,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62年第六号)先后考订,这部书的编者除严可均外,还有孙星衍、孙星衡、李兆洛等七人,而严可均还不见得就是主编,旧题抹杀其他编者之功,是不公允的。

查检此书的工具书有: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的《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作者引得》和中华书局1965年编辑、出版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其中以后书为善,它采用中华书局1958年本为底本,分为《篇名目录》和《作者索引》两部分。《篇名目录》以朝代为顺序,分:上古三代、秦、汉、三国、晋、宋、齐、梁、陈、后魏、后周、隋、唐。每个朝代下以作者为纲,下列篇名,后注原书总页码及上、下面。《作者索引》,按四角号码编排;作者姓名后注明朝代和见于原书的卷次、总页码。另附索引字头笔画检字,后注四角号码,以便不熟悉四角号码者寻检。如要查阅著名的《出师表》,就可在《篇名目录》的《三国文》找到诸葛亮的名字,下即列有《出师表》,并注明见于原书的总页码“1369”。若从《作者索引》查找,则按“诸”字的四角号码,也能一检即得。

《诗纪》,又名《古诗纪》,明冯惟讷编。全书一百五十六卷,分前集十卷,录先秦古■诗;正集一百三十卷,录汉至隋诗;外集四卷,录古小说、笔记中所传仙鬼诗;别集十二卷,选录前人关于古诗的评论。《四库全书总目》称:“上薄古初,下迄六代,有韵之作,无不兼收。溯诗家之渊源者,不能外是书而别求。”不过,《总目》也指出其不足,“时代绵长,采摭繁富,其中真伪错杂,以及抵牾舛漏,所不能无,故冯舒作《诗纪匡谬》,以纠其失”。《诗纪匡谬》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可供参看。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丁福保辑,中华书局1959年排印本。清严可均等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下接《全唐文》,颇受欢迎,丁福保仿该书,以明代冯惟讷的《诗纪》为底本,加以增删,并采录清代冯舒《诗纪匡谬》编成。凡汉魏至陈隋的诗和乐府多收集在内,按朝代编次,分为全汉诗、全三国诗、全晋诗、全宋诗、全齐诗、全梁诗、全陈诗、全北魏诗、全北齐诗、全北周诗、全隋诗。中华书局1958年版《出版者说明》指出该书存在的缺点为:第一、各诗沿《诗纪》之例,没有注明出处,并且连自己的案语,也没有说明根据。第二、删去了《诗纪》中汉以前的歌谣、逸诗,不是从先秦开始。第三、诗篇作者考证、绪言及注中的观点,都有不当之处。此外,需要补充指出的是,这样的一部“总集”重排出版,不编制助检的索引,也是一个缺点。但是,该书能把汉至隋代八百多年间的诗篇汇为一集,提供了阅读、查检之便,其功不可灭。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作者引得》,蔡金重编,燕京大学1941年出版。该引得根据1916年无锡丁氏校印《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为底本而编,以全书的作者列为条目,按中国字庋撷法进行编排,作者后注明朝代及其所在卷数。条目中除帝王用朝代庙号、公主用封号外,余均以姓名为主,括其字、号、封、諡诸异名于后。另附笔画和拼音检字,以便不熟悉中国字庋撷法者寻检。如要查找刘邦那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还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可按该书的编排法直接查得,也可从笔画或拼音检字中先查得汉高帝的“汉”字,后注“Ⅴ01393”,再按此码查得“汉高帝(刘邦)汉1/1a”(表明刘邦诗见《全汉诗》一卷、一页、a栏)即得《大风歌》全文。

查检上古至隋代诗文还可使用《尚书》、《文选》和《文选注引书引得》中的《文选篇目及著者引得》以及《诗经》、《玉台新咏》、《乐府诗集》、《汉魏乐府风笺》等书。

 

三、查唐至元代诗文

 

唐宋诗文,不仅数量丰富,而且脍炙人口,因此,常有需要查考。

就目前来说,《全唐文》、《全唐诗》、《文苑英华》、《宋文鉴》、《南宋文范》、《宋诗钞》等是查考唐宋诗文的主要书籍;《辽文汇》、《金文最》、《全金诗》、《元文类》、《元诗选》等是查考辽、金、元三朝诗文的重要书籍;另有《彊村丛书》、《历代诗余》、《词综》、《花间集》、《全宋词》等书,可用来查考唐至元代的词。以上书籍大都没有编制过索引,只能直接查找各书的目录。下面分三部份介绍:(一)查唐宋诗文,(二)查辽、金、元诗文,(三)查唐至元代词三个部分。

(一)查唐宋诗文可使用下列各书。

《全唐文》一千卷,序例一卷,总目三卷,姓氏韵编一卷,清嘉庆间董诰等奉敕编,有嘉庆十三年(1808年)扬州刊本,十九年内府刊本,光绪间广雅书局刊本。该书根据清内府所藏旧抄“唐文”以及《文苑英华》、《唐文粹》、《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书,辑录唐五代十国时期的文章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四篇,作者三千零四十二人,并附小传。全书的文章按诸帝后妃、宗室诸王、公主、臣工、释道、闺彦至宦官次序排列,收录较为完备,是一部重要的总集。清陆心源有《唐文拾遗》七十二卷、目录八卷,又《续编》十六卷,收入陆刻《潜园丛书》,可补《全唐文》不足。

《全唐诗》,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敕编,入局参校者有彭定求、杨中讷等十人。该书以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代季振宜《全唐诗》为底本,并用内府所藏唐人诗集参校,“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四库全书总目》),共收唐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多人,各附小传,中华书局1960年据扬州诗局刻本断句排印,分为十二册,每册前增编篇目,全书末增编作者索引。全书除断句外,也改正了某些明显的错误,并在《校点说明》中指出了原书编辑工作上的缺点,如(1)误收、漏收,(2)作品作家重出,(3)小传、小注舛误,(4)编次不当等。此外,还附录了日本上毛河世宁纂辑的《全唐诗逸》三卷(据知不足斋丛书本)。

《全唐诗文作者引得合编》,林斯德编,山东大学图书馆1931年出版。该引得将《全唐诗》、《全唐文》的作者制为引得,按笔画编排,甚便检查,但其中颇有遗漏,如卷一五六漏去高若思。又《全唐文作者姓名索引》,李之勤编,西北大学教务处1964年油印本。该索引据《全唐文·总目》编制,按作者姓名笔画排列,注明见于原书的卷次,书前有姓名首字笔画检字。

王重民根据敦煌残卷编《补〈全唐诗〉》,载《中华文史论丛》第三辑。凡增入唐诗一百零四首,作者五十人,其中三十一人已见《全唐诗》,亦可参考。

查找唐代诗文的工具书,还有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54年出版的《唐代的散文作家》,该书是《全唐文》、《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全部作家的姓名索引,作品系于作者之后。此后,该所还出版有《唐代的散文作品》、《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等书,均可供查找唐代诗文之用。

《文苑英华》(全六册),宋代李昉等编,中华书局1966年主要据宋刊本影印。该书上续《文选》,起南朝萧梁,迄晚唐五代,选录作家二千二百人,作品近两万篇,共达一千卷,分成赋、诗、歌行、杂文等卅八类。其中唐代作品约占十分之九。原刻卷首有一个分类目录,但检查不便。中华书局影印时另编新的篇名总目,列于各册之前;另据篇名总目编《作者姓名索引》,按原书所收作者姓名第一字四角号码编排,第一字号码相同者,按第二、三字编排。作者姓名下列原书所收作品篇目,按书中收录次序先后排列。索引前冠有“索引字头笔划检字”,以便寻检。卷末印入南宋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和劳格《文苑英华辩证拾遗》,指明原书编纂中的各种错误,论断精确,可供查稽。

《宋文鉴》,原名《皇朝文鉴》一百五十卷,南宋吕祖谦编,有四部丛刊影宋本。该书仿《文选》体例,分为赋、四言古诗、乐府歌行、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杂体、骚、诏等六十个类别;选录断自中兴以前,反映了北宋一代的文学面貌和当时的政治情况,后人与《唐文粹》、《元文类》并称,是查找北宋诗文的重要总集。

《南宋文范》七十卷,附外编四卷,作者考二卷,清代庄仲方编,有道光十四年木活字本,苏州局本。全书分五十五类,收诗只选古体,收文以论说文为主,多数作品反映了南宋的政治情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宋诗钞》,清代吴之振、吴自牧、吕留良编,有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国学基本丛书本。该书原定一○六卷,收一百家,刻本只有九十四卷,八十四家,附作者小传。书中有录无诗者有:刘弇、邓肃、黄榦、魏了翁、方逢辰、宋伯仁、冯时行、岳珂、严羽、裘万顷、谢枋得、吕定、郑思肖、王柏、葛长庚、朱淑真十六家。清代有管廷芬、蒋光煦辑《宋诗钞补》,曹廷栋辑《宋百家诗存》,可补该书之缺。

(二)查辽、金、元诗文,还没有专门的索引,现选五部总集以便读者查阅。

《辽文汇》,陈述编,科学院1953年铅印本。辽亡以后文籍散乱,清末曾有缪荃孙辑《辽文存》、王仁俊辑《辽文萃》、罗福颐辑《辽文续拾》。该书后出,收录较为完备,全书按时代先后编排,打破了《文选》系统的分类旧例。

《金文最》一百二十卷,清张金吾编,广州局刻本。元代以后,金人著作流传较少,此书除依据专集外,还广采史传、地志、佛藏、道藏和高丽史等,收录金代骈文、散文,较为完备。全书分为四十二类。

《全金诗》,又名《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御定全金诗》,清郭元釪编,扬州书局本。该书以元好问《中州集》为基础,又广泛采集《归潜志》、《金史》及诸家文集、诗篇,收录亦较完备。

《元文类》,原名《国朝文类》,元苏天爵编,元统二年刊,另有四部丛刊影元至正本,商务印书馆1958年国学基本丛书本。该书收编元初至延祐间的散文,分为四十二类,选录精严。但所收止于元中叶,终元之世无人续此书。

《元诗选》,清顾嗣立编,康熙间长洲顾氏秀野草堂刊本。该书共有三集,先后成书,每集再以十天干分甲、乙、丙、丁……十集,其中癸集未完成,因为按照体例,甲集至壬集是分编有别集的作者的诗篇,而癸集则拟收集散见的“零章断什”,更费时间。初、二、三集各录元诗一百家,每家前列小传,后附原集之名。嘉庆时,席世臣补刻《元诗选癸集》,可并看。

(三)查唐至元代词。

唐代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普遍发展时代,不仅诗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还产生了一种新的诗体——被人们称为诗余的词。词兴起于唐代,是同随着城市经济和中西交通的发展而繁荣的音乐联系在一起的,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这种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词的发展。但是,词作为一种既适于歌唱,又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诗体,并形成一套固定的格律,还在中晚唐。晚唐五代时期,词得到发展,至宋代达到极盛时期。后人往往把唐诗和宋词并称为我国文坛上的奇葩,这是有理由的。查找唐至元代的词,也没有专门的工具书,主要有下列五种总集可供查阅。

《彊村丛书》,朱孝臧(号彊村)辑,1922年朱氏刻本。该书收唐宋金元词集一百七十九种,材料丰富,校勘精密,是一部研究词学的重要资料。

《历代诗余》,又名《御定历代诗余》,清沈辰垣等编,有上海蟫隐庐影印内府刻本。该书辑唐至明词,凡一千五百四十调,九千余首,收录较为广博。

《词综》,清朱彝尊编、汪森辑,中华书局1975年曾据康熙三十年裘抒楼刊本断句影印出版。该书收唐至元代五百余家词,计一千九百余首,按时代顺序排列,后附作者笔画索引,以便查阅。

《全宋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65年据1940年本改编增补再版。该书旨在汇辑宋代词作,所以网罗散失,虽断句零章,亦加摭拾,计录词人一千三百三十余家,各系小传,词作一万九千九百余首,残篇五百三十余首。书前冠有全书(一至五册)目次,按时代先后为序,以人系词,标明篇名和见于该书的页码。后附《作者索引》,按姓名笔画排列。

 

四、查明代诗文

 

查找明代诗文,除了《明文衡》、《明文海》、《明文在》三部总集外,还可使用《明经世文编》以及收编明代诗词较为完备的《明诗综》、《明词综》。

《明文衡》,原名《皇明文衡》,明代程敏政编,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本。该书选录洪武至成化前的辞赋、奏议、论说、传记、碑铭及乐府、琴操,只是不收古、近体诗,内容较为芜杂。

《明文海》,清黄宗羲编。该书四百八十二卷,可称卷帙浩繁,惜未经刊行。据《四库全书总目》载,该书“分体二十有八,每体之中又各为子目。赋之目至十有六,书之目至二十有七,序之目至五,记之目至十有七,传之目至二十,墓文之目至十有三”。这虽然有点烦琐,但兼收并采,不少明代人的作品赖此保存下来。胡玉缙、王欣夫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中记载了该书的稿本收藏和曾欲刊行的情况,可供参考。

《明文在》,清代薛熙编,有倪霱写刻本,苏州刻本,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明经世文编》,原名《皇明经世文编》,五百卷,补遗四卷,明陈子龙、徐孚远、宋徵璧等选辑,定稿在崇祯十一年(1638年),刻印成书已接近明亡时期。全书采集明代各家文集中有关议论军事、时政、边防、礼仪、赋役、刑法、农事、海运、水利、财政、科举等方面的奏疏和文章而成,对研究明史有重要价值。清朝列为禁书,乾隆时曾多次禁毁,故成为稀有的珍本,中华书局1962年曾据云间平露堂等刊本影印。原书以人为纲,按年代先后编排。书前冠有方岳贡等八篇序言、鉴定名公姓氏、凡例、姓氏爵里总目。中华书局影印本增补了“明经世文编分类目录”和“明经世文编作者姓名索引”,甚便检索。

《明经世文编分类目录》,按文章的性质分为政治、文教、武备、皇室四个大类。(1)政治类的子目分为:总论、礼乐、历法、用人、荐举、铨政、职官、谏诤、弹劾、封赠、理财、钱币、赋役、农政、救荒、仓储、漕运、驿递、盐课、茶课、商税、市舶、矿政、户政、刑法、营造、水利、地方行政、外交。(2)文教类的子目分为:太学、武学、科举、国史、舆地、著作、对策、歌颂、纪恩、杂文。(3)武备类的子目分为:军政、将帅、军伍、粮草、军器、马政、城堡、屯田、京营、边防、治安、海防。  (4)皇室类的子目分为:修省、讲学、制诰、巡幸、宫闱附外戚、承祧、宗藩、郊祀、坟庙、内供、皇庄、宦官。每个子目之下列出有关文章的篇名和作者,后注明该文见于原书的册、页。

《明诗综》,清朱彝尊编,有康熙四十四年刻本。该书一百卷,录存明代诗人三千四百多家的作品,并略述各家生平及有关评论,品评较客观。

《明词综》,清代王昶得朱彝尊遗稿增补而成,选明词作三百八十家,分为十二卷,有明一代词人杰作大致已尽于此,有四部备要本。

 

五、查清代诗文

 

清代的诗文虽然数量较多,但可供查检的工具书也较具备。首先有《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又有《清代经世文编总目录、索引》;收编清诗较多的《清诗铎》,在新版时也编制了《作者索引》。因此,现在仅查词作还要使用《国朝词综》。

《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王重民、杨殿珣等编,前北平图书馆1935年出版,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这部索引收录了清人别集四百二十九种,总集十二种,按文章的性质分为学术文、传记文、杂文三部,书前冠有文集目录、文集提要、著者姓氏索引。

学术文这个部,分经史子集四类,部前冠有详目以便寻检。如要查找清人文集中关于《明史》的论述,先从学术文目录中找到“明史”条,即知有关文章索引在第一百五十八页,再翻到该页,则列有《书明史后》、《明史提要》等五十三篇有关文章,并一一注明作者、出处,甚便检阅。

传记文这个部,分为:碑传、赠序、寿序、哀祭、赞颂、杂类。文中姓氏见于原文标题者,补注其别号、籍贯,按笔划编排,列姓名于目。赠序、寿序、哀诔、铭赞有不能推其名者,仅著其姓。释道亦按名号笔划为次,列于后。另冠传记文目录和传记文姓氏笔划检字,可便查阅。

杂文这个部,分为:书启、碑记、赋、杂文四类。书启一类,内容广泛,有关经史者分别摘出,互见于学术文之部,这里则按原集目次,以作者为纲,依年代排列。碑记一类又分城垣衙署、宫室园亭、祠庙学校、会社义庄、动植物器等。凡以赋名者入赋类,其余则概入杂文类。

此书是现在查找有清一代文章的重要工具书,缺点是它收编的清代文集并不完备,需要注意。

《清朝经世文编总目录、索引》,日本近代中国研究委员会1956年8月编。全书分为《经世文编总目录》和《经世文编总目录索引》两部分。前者按所收经世文编分别编次,实际上只是原书的目录;后者分为《姓氏索引》和《书名·官署名索引》,均按日本五十音图顺序编排,书前冠有日本五十音序人名索引表,中国音序姓氏索引表。这一部目录、索引收编了下列各书:

①贺长龄编《皇朝经世文编》;

②张鹏飞编《皇朝经世文编补》;

③饶玉成编《皇朝经世文续编》;

④葛士濬编《皇朝经世文续编》;

⑤盛康编《皇朝经世文续编》;

⑥邵之棠编《皇朝经世文统编》:

⑦陈忠倚编《皇朝经世文三编》;

⑧何良栋编《皇朝经世文四编》;

⑨求是斋编《皇朝经世文五编》;

⑩麦仲华编《皇朝经世文新编》;

11)麦仲华编《皇朝经世文新编》;

12)甘韩编《皇朝经世文新编续编》;

13)甘韩编《皇朝经世文新编时务续编》;

14)宜今室编《皇朝经济文新编》;

15)于鹔庄编《皇朝蓄艾文编》;

16)王延熙、王树敏编《皇清道咸同光奏议》;

17)经世文社编译部编《民国经世文编》。

这部目录索引的收编范围虽然较为广泛,但还有以下诸书并未收入:

①管窥居士编《皇朝经世文续编》;

②三画堂主人编《皇朝时务经世文编》;

③求自强斋主人编《皇朝经济文编》。

此外,该目录索引还把《皇清道咸同光奏议》编入,若按此例,同类的书远不止这一种;同时又把《民国经世文编》编入,显得编例混乱,名实不符。

《清诗铎》,原名《国朝诗铎》,清张应昌编;中华书局1960年用同治八年永康应氏秀芝堂刻本断句排印,并补编作者索引,按姓名笔划排列,附于书末。本书是一部清诗选集,所收作品起自清初,包括明末遗民,下迄同治年间,附存编者的作品。书前附有《诗人名氏爵里著作目》。全书按作品类别编排,分为岁时、舆地、总论政术等一百五十类。本书收进了一些反映当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作品,有一定史料价值。《作者索引》,按诗人姓名笔画编排,标明有关出处。

《国朝词综》四十八卷、《国朝词综二集》八卷,清王昶编,有四部备要本。该书辑清初至嘉庆初词作七百余家。又清黄燮清辑《国朝词综续编》二十四卷,丁绍仪辑《国朝词综续编五十八卷续补八卷》,可并看。1978年中华书局香港分店出版的叶恭绰编的《全清词钞》,是清词最重要的汇集,更应重视。

查找上古至清代诗文,除了使用以上总集和有关索引外,历代作家的别集也可供查阅。历代别集的数量繁多,至今还没有专供查找别集的篇名、作者索引,我们也就不再赘述。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