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景颇族的节日 ![]() ![]() ![]() ![]() ![]() ![]() ![]() ![]() ![]() ![]() ![]() ![]() ![]() ![]() ![]() ![]() ![]() |
|||||
景颇族的春节 | 目脑 | ||||
景颇族的青年人在春节普遍开展“坦丁”(射击)活动。“坦丁”是景颇十分爱好的活动,姑娘们往往是这个活动的裁判,
她们把靶包高挂在树梢上,小伙子争相用箭射,谁射中,靶包 就归谁。姑娘们在靶包里放有各种东西,有的象征吉祥,有的 表示爱情,有的取笑捉弄小伙子,但多数装着硬币。姑娘们包靶包时很费脑筋,包上爱情的信物怕意中人打不中,包上取笑
的物体,又怕自己心爱的人打中了难为情。打靶时,人们围着 射手,每当有人打中时,呼呼声四起,十分热闹。 >>top |
“目脑”,亦称“目脑纵歌”,“目脑”是景颇语的音译,意思是
大伙跳舞。它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景颇族群众性歌 舞活动,也是景颇族人民用来驱恶扬善,祝贺吉祥幸福,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为期二、三日。
“目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很早以前,“目脑纵歌”还没有传到地球上来,有一次太阳派使者,邀请地球上的万物参加 他们的“目脑纵歌”。地球派所有的鸟雀前去参加。众乌返回地
球后推举孔雀做“脑双”(领舞者)又表演了一次,景颇族祖先 看到百鸟优美的歌舞,决定把“目脑纵歌”移植人间,并在正月十五举行。 举行“目脑”盛会后,景颇人变得更加聪明勇敢,更
加团结了,从此以后就成为景颇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云南省陇川、盈江、瑞丽等地的景颇族的小伙子身着黑色衣裤,裹上白色包头;姑娘身穿黑色对襟或左襟短
衣,下着彩色艳丽的围裙,裹毛织的护腿,身上缀着银泡银 链,手拿各色手帕和花环;老年人身背织有民族图案的“筒 帕”,扛着盛着米酒的竹筒。人们敲锣打鼓,鸣枪放炮,成群
结队地从四寨八乡来到举行“目脑”活动的地方。附近的傣、阿昌、崩龙、布朗、汉等兄弟民族也纷纷赶来参加。广场中心竖 立一根高约二十米左右的,顶端有两块木板,木板两侧画有精美而有象征性图案的“目脑柱”。人们围着“目脑柱”,随着欢快
的锣声,象脚鼓点和“高比”(用大小不同的两段竹管做成,分主管和附管,有五、六个音孔)吹奏声有节奏地歌舞,或由 “而嘎”(歌手)领唱,众人跟随,边歌边舞;或由青年男女表
演迎宾舞,舂米舞,同时,姑娘们还将竹筒装着米酒献给客 人,表示对客人的敬重和美好的祝福。然后由几个身穿龙袍, 头插孔雀羽毛手持长刀的男子领着大家歌舞,并按规定的路线
行进,参加的人越来越多,舞队越来越长,好似一条长龙在场 内缓缓移动。 >>top |
||||
back>>民族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