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虺人文搜索
输入关键词:
推荐: 人文 文化 传媒 土耳其 语言翻译

鲁虺人文搜索说明

人文搜索是一种专门收录人文的工具书。


鲁虺人文搜索。


推荐人文搜索60个。
后缀为.goog的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google的谷歌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guge的谷歌顶级域名根
概括介绍
2013年谷歌开发者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谷歌推出全新的视频群聊系统Hangouts,支持Android、iOS以及Chrome多平台。[1] 
谷歌新的视频群聊功能沿用了原有Google+视频聊天服务的命名(Hangouts),将统一谷歌具有通讯属性的产品,取代包括Google+ Messager、Google Talk以及原有的视频聊天服务在内的产品。
全新的视频群聊系统UI是一个对话列表,没有联系人。对话内容可以长期保存,当然,谷歌也提供关闭历史对话内容服务。新的视频群聊系统最多支持10个人同时聊天,此外该应用还内置了多达850个手绘的表情符号。
在2012年的Google I/O大会上,佩戴着谷歌眼镜的跳伞运动员跳伞进入旧金山市中心Moscone Center,而整个跳伞过程都通过谷歌眼镜进行了直播。开发者排队免费领取4款价值超过300美元的设备。谷歌还宣布推出了流媒体播放器Nexus Q,能将流媒体音乐发送至用户的家庭影院系统。
Hangouts碎片化的开发及最终的发布表明,谷歌曾习惯于随机启动一些小项目,围绕产品进行更紧密地组织和合作。在“同一个谷歌(One Google)”的新模式下,重要产品的开发需要跨多个团队的深入合作。Hangouts不仅是短信服务的替代品,也将成为谷歌继搜索、Gmail和谷歌文档之后的又一个核心产品,成为谷歌服务套装的关键部分。
历史
谷歌曾是消息服务的先驱。2005年,谷歌推出了Google Talk,在所有IM服务中提供了最优秀的体验。随后,移动消息服务开始兴起。这些服务提供了永远在线的聊天功能,并支持语音和群聊等。
黑莓Messenger服务是许多人购买黑莓手机的一大原因。WhatsApp等创业公司和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每天的消息处理量已达数十亿条。2013年4月,用户通过聊天应用发送的消息数量已超过了短信,而谷歌的Google+ Messenger服务用户数仍然很少。
谷歌投入了很多资源去开发Gmail、Google Now、Goolge Drive和Google+的移动应用,因此在聊天应用方面的早期领先优势逐渐化为乌有。辛加尔表示:“当我们开始关注这一项目时,我们意识到,谷歌开发了许多不支持智能手机、不支持社交网络的通信产品。在我们的印象中很明显是这样。”
例如,Google Talk用于帮助企业用户更好地通信。辛加尔表示:“开发具有社交元素、永远在线的产品,这样的理念与我们开发Google Talk时并不相同。”凭借Hangouts,谷歌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即放弃此前大力推动的XMPP开放标准。
缺乏统一消息平台已成为谷歌的一个谜,因为谷歌拥有了该平台的所有组成元素。辛加尔表示:“从高层来看,我们已有了许多代码。然而如果我们将这些代码整合在一起,从理论上来说无法构成统一的产品。”谷歌提供的消息体验并不一致或统一,同时也不易用。
谷歌2012年推出了即时通信平台Google+ Messenger,这是谷歌重要的一款通信服务,但仅存在于Google+内部。Google Talk是另一款此类产品,但基于云计算兴起之前的旧标准。老的Hangouts是第三款产品,这是嵌入在Google+之中的即时视频聊天工具。Google Voice是谷歌最后一款通信工具。谷歌很少对Google Voice进行更新,因此谷歌很可能在未来的“春季大扫除”中宣布关闭该服务。
尽管Google Talk能成为新消息应用良好的基础,但谷歌决定从头开始去做。辛加尔表示:“我们需要重新开发一切。”为了开发Hangouts,对过去10年中相互独立的通信产品进行梳理,谷歌需要在整个公司范围内投入工程资源。实际上,谷歌许多工程师都曾参与过这样的产品开发。
从外部来看,谷歌就像是一个由服务器和工程师组成的水晶宫殿。但在内部,工程师并未完美地合作,尤其是在消息应用方面。辛加尔表示:“有趣的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试图独立开发非统一的产品。”但在缺乏合作的情况下,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Google+的推出是一道分水岭。凭借Google+,谷歌可以且应当组织整个公司的资源,执行统一的理念。过去多年的工作经验表明,这样的核心产品不是哪一个团队能单独开发的,也并非一些工程师花20%时间即可实现。辛加尔表示:“从大约两年前开始,我们将整个团队组织到一起。这就像是‘复仇者联盟’,我们将谷歌内部的不同风格和不同文化捏合在一起。”Hangouts团队正是这样的组合。这是一个新支柱,承载了谷歌的即时通信基础设施,并将推动谷歌下一时代的发展。辛加尔表示,与Google+类似,谷歌消息服务的难点在于将不同的系统整合、聚合、压缩在一起。
云计算
从表面来看,Hangouts是类似WhatsApp和Facebook Messenger的又一款消息应用。Hangouts取代了Google Talk、Google+ Messenger和旧的Hangouts视频聊天服务。
这款应用包括Android、iOS和Chrome版本,但并未推出Windows Phone和黑莓版本。在这款应用中,用户首先看到的将是最近的会话,而不是联系人列表。这表明,Hangouts将是一款移动消息服务,而不是传统的IM客户端。而如果用户启动群聊或一对一对话,这样的差异将更明显。会话将拥有自己的名称,例如聊天室,用户在会话中可以方便地发送图片,以及850个全新的手绘表情。
谷歌表示,对于在线状态,Hangouts加入了许多新想法,而Hangouts实现的功能比其他应用更好。Hangouts中没有采用源于黑莓Messenger的“已读回执”功能,或简单的在线/离线指示符,而是在聊天历史中加入了被称作“水印”的小尺寸虚拟人物。当对方输入时,这些水印就会出现,同时也将指示对方已阅读了多少聊天内容。
这种水印创造了全新的使用感受,而这也是普通文本会话所缺乏的。用户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在线,谁不在线。谷歌产品经理本·埃德尔森(Ben Eidelson)表示,水印类似于人们面对面交谈时传递的一些信号和暗示。而Hangouts的另一名产品经理兰达尔·萨拉发(Rnadall Sarafa)则表示:“这就像是一种眼神接触。”不过该系统中并不存在Google Talk用户习惯的“在线/离开”指示符。Hangouts混合了IM和移动消息的一些元素,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可以与Google Talk互操作。
用户通过Hangouts发送的消息都保存在云计算系统中,这并非革命性理念。但由于Hangouts使用了谷歌的云计算服务,因此将获得独特的优势。每一个Hangouts会话都会被在线存储,并可以通过任何Hangouts应用访问,而用户也可以选择删除会话历史。该服务对Google+的整合是整个产品中最出色的部分之一:用户或好友发布的每张照片都将自动存储在私有或共享的Google+相册中。因此,在使用Hangouts一年后,用户不仅可以追踪以往的文字会话,也可以追踪曾经分享的照片。这一功能极具吸引力,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实现谷歌其他一些服务提供的功能,并吸引更多用户使用Google+。
Google+
Google+的视频会议工具,即旧版Hangouts,也给新的Hangouts带来了帮助。用户只要一次点击,即可与最多10人进行视频聊天。不过,单纯的多人语音聊天存在一些不便,因为用户需要“关闭”视频图像。除语音通话之外,Hangouts还明显不支持另一些功能,例如短信。谷歌并未将短信功能集成至Hangouts。这可能是由于谷歌不希望引发运营商的不满,也可能是由于尚未做好准备。不过,苹果公司和Facebook已凭借iMessages和Facebook Messenger证明,实现这样的功能是完全可行的。此外Hangouts团队表示,将在未来版本中整合Google Voice。Google Voice原本有望成为一款革命性产品,但最终未能成功。辛加尔表示,Hangouts将是Google Voice的未来,不过他并未公布两款产品整合的具体时间表。
现状
2012年使用Hangouts的用户不多,而新用户将发现好友已在使用WhatsApp和Kik等应用。与行业领先者WhatsApp不同,Hangouts没有太多时间来积累用户。不过,大部分热门消息应用并没有对应的桌面版本,而这是谷歌可利用的一大优势。如果用户认为,他们需要一款桌面应用作为移动应用的补充,那么Hangouts将是第一批提供这种功能的服务之一,其他这样的服务还包括Facebook Messenger和Viber。此外在开拓新领域的过程中,谷歌的规模和普及程度将成为一大优势。
最终,谷歌开发了一款拥有坚实基础的强大消息应用,毫无疑问将吸引许多用户。不过不可忽视的是,谷歌进入这一市场的时机已经很晚。市场上已有Facebook、苹果公司、黑莓和WhatsApp等许多公司,竞争非常激烈。如果Hangouts希望脱颖而出,那么需要充分利用Gmail的4.25亿用户。
同一个谷歌
2013年的谷歌是一家与我们想象中有很大不同的公司。在开发统一的大型产品方面,拉里·佩奇(Larr Page)出任CEO是谷歌向这一方向发展的第一步。在网页应用和移动应用两方面,Gmail、谷歌文档和谷歌地图有着更一致的界面。尽管谷歌仍在尝试谷歌眼镜和无人驾驶汽车等试验性产品,但曾经改变世界的“20%时间项目”已逐渐消失。下一个类似Gmail的产品绝不可能是两三名工程师在午餐时间想出来的点子。
与Google+类似,Hangouts也在经历谷歌内部的这一变化。这样的变化一方面在于技术,另一方面也在于企业文化。这些产品将检验“同一个谷歌”的产品哲学,并将成为谷歌许多其他服务的支柱。辛加尔表示:“Google+是一个真正的模板,也带来了关键经验,使我们相信这样的产品是完全可行的。”Hangouts的开发可能需要许多年时间,但谷歌摒弃了以往对Wave和Buzz等产品的孤立开发方式。Hangouts整合了谷歌最强大的云计算服务,并将其结合至消费类产品。
凭借Hangouts,谷歌为未来的实时产品开发了统一的后端。辛加尔表示,Hangouts将是“我们希望用户依赖的唯一通信应用”。Hangouts是一个平台,谷歌将继续在其上进行开发,这样的开发尚未完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Hangouts延续了Gmail的产品哲学:在人与人,而非杂乱无章的消息之间创建会话。2004年,凭借Gmail的“线程式会话”,谷歌给电子邮件服务带来了巨大变革。不过,当行业向移动技术发展之后,谷歌并未凭借Gmail获得成功。
谷歌可能已经错失了移动消息革命,但凭借最新的即时通信基础设施,谷歌将为下一次革命做好准备,无论这是全息的Hangouts还是虚拟电子邮件。谷歌产品经理卡特·库辛(Kate Cushing)表示:“我们并未将Hangouts视作一款消息工具,而是一款通信产品。”
后缀为.here的这里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how的如何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ing的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meet的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meme的么么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mov的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new的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nexus的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page的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play的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prod的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prof的教授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soy的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みんな的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グーグル的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ance的舞蹈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emocrat的民主党人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engineer的工程师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family的家庭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games的游戏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game的游戏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gives的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immo的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immobilien的财产产权属性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kaufen的买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live的居住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moda的时尚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ate的日期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ating的约会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atsun的达特桑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ds的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e的德国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ealer的经销商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eals的交易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elivery的交付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ell的戴尔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eloitte的德勤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elta的三角洲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ental的牙科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entist的牙医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esi的设计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esign的设计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hl的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iet的饮食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igital的数字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irect的直接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iscount的折扣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iscover的发现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ish的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iy的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j的吉布提共和国顶级域名根 域名注册限制
.DJ域名并没有特定的限制,只要使用域名的用途不违法国际法,任何国家公民都能注册.DJ域名,注册只需要提交本国的信息就可以了(个人提供个人的信息,公司提供公司的信息)。
DJ域名的特性
DJ作为中文简拼理解:大家、点击、等级、登记、打击、顶级、独家、代价、大街、代价、大奖、动机、大叫、顶尖等等,太多了,大家可以发掘一下,发挥一下你的想像力,或者通过拼音输入法,输入简拼进行查询,创意——源于富有想像头脑的你。
.DJ域名最特殊的地方莫过于他是一个全球公认为摇滚音乐、舞曲等含义,非常易于记忆,可以称得上,地球人都能记住,如果你想建音乐相关的站点,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相关的后缀
目前官方只提供.dj后缀,并没有提供其他二级后缀。
转移
目前.DJ域名支持转移,但目前.DJ不支持域名的EPP规则,无法自动完成转移过程,如果你注册的域名想转入66web,可以联系客服代表进行处理。
使用优点
通过注册.dj的域名,可以大大提高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本土化”形象,更加符合当地人的搜索和使用习惯,拓展产品或服务的当地的市场,从而最大化企业的收益。
注册说明
1、只提供英文字母(a-z,不区分大小写)、数字(0-9)、以及-(英文中的连词号,即中横线),不能使用空格及特殊字符(如!、$、&、? 等)
2、-不能用作开头和结尾
3、长度为2-63个字符
4、注册年限:1~10年
5、目前不支持IDN国际化语言域名(也就是说不支持中文域名)
6、.dj域名到期即时删除,不保留宽限期,建议注册者提前30天续费。请注意,域名重新注册,应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
7、如果注册规则与注册局注册规矩有冲突,以注册局的规矩为准

吉布提共和国(阿拉伯语:جمهوريه جيبوتي‎;法语:République de Djibouti;阿法尔语:Gabuutih)是一个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的国家,北与厄立特里亚为邻,西部、西南及南部与埃塞俄比亚毗连,东南同索马里接壤,东北隔着红海的曼德海峡和也门相望。
其东临红海进入印度洋的要冲曼德海峡,因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国内有美军在非洲最大的军事基地和法军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但其国内自然资源贫乏,工农业基础薄弱,加上政局不稳,所以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相传在8世纪以后,阿拉伯人移住非洲之角北部亚丁湾沿岸,索马里人、伊萨人和阿法尔人定居吉布提一带,从事游牧。阿拉伯移民多在沿海经营商业,建立市镇,传播伊斯兰教,并与当地居民通婚,形成索马里文化与阿拉伯文化混合的社会。
在殖民主义者入侵之前,吉布提境内由若干分散的苏丹王统治。1850年法国开始入侵,并于1882年取得了在吉布提的居留权。1883~1887年,法国又强迫当地苏丹签订一系列条约,逐步占领了这个地区。1888年和1900年法国先后同英国和意大利签订协定,1896年成立“法属索马里”殖民地政府。1897年同埃塞俄比亚签订协定,划定了法属索马里的边界。1946年法国宪法规定这个地区为法国的海外领地之一,由法国派总督直接统治。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非洲各国兴起独立运动,法属索马里兰因为伊萨族和阿法尔族的对立,独立问题变的相当复杂。1957年法国给该地以“半自治”地位。1967年7月5日,法国议会通过决议,将该地易名为“法属阿法尔和伊萨领地”,并给予“实际上的自治”地位。在吉布提人民争取独立斗争的日益高涨下,非洲统一组织、不结盟国家会议和联合国大会都通过了让吉布提独立的决议,法国于1975年12月31日宣布同意吉布提独立。1977年5月8日,吉布提举行全国公民投票,98.7%的选民投票赞成独立。同年5月16日,吉布提组成新内阁,非洲人民争取独立联盟主席哈桑·古莱德当选为首任总理。同年6月24日,吉布提议会又正式选举哈桑·古莱德为共和国总统。6月27日,吉布提宣告独立,正式成立吉布提共和国。艾哈迈德·迪尼被任命为总理。1981年政府取缔了所有的反对党,只承认执政党为合法政党。1987年4月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古莱德蝉联总统。1991年吉布提政局较为动荡。1992年开放党禁,实行政党自由、新闻自由。1994年12月26日,吉政府与叛军正式签署了和平与民族和解协议。叛军放弃武装斗争,成为合法政党,吉内战结束。

行政区划
区划
全国划分为一个市,五个地区。
吉布提市(Djibouti-Ville),首都,全国最大的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非洲东北部的亚丁湾西岸,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扼红海进入印度洋的咽喉。
阿尔塔地区(Région d’Arta), 位于中部,原属于吉布提市,2003年4月成立,是吉布提面积最小的地区,与吉布提市面积之和约为60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6%,两地总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1.4%。
塔朱拉地区(Région de Tadjourah),位于北部,面积730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1.5%,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6%。境内有全国最高峰穆萨阿里山,塔朱拉市为地区政府所在地,是吉北部第一大海港。
奥博克地区(Région d’Obock),位于东北部,面积570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4.6%,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5%。奥博克市为地区政府所在地,是吉北部第二大海港。
阿里萨比地区(Région d’Ali-Sabieh),位于东南部,面积240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0.3%,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
迪基尔地区(Région de Dikhil),位于西南部,面积7200平方公里,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1%,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 [2]
首都

吉布提
吉布提市(Djibouti)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并且是东非最大的海港之一。人口62万,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下,热季平均气温31至41℃,凉季平均气温23至29℃,年平均气温在30℃以上,故有“炽热的海滨之国”之称。
吉布提市的历史并不长。19世纪50年代法国入侵吉布提,把它作为海外领地,当时称为“法属索马里”,1887年法国殖民者把总督府设在吉布提市。[4]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吉布提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东经41°-43°,北纬11°-13°,地处东北部亚丁湾西岸。扼红海进入印度洋的要冲曼德海峡,东南与索马里接壤,西南、西部毗邻埃塞俄比亚。西北毗邻厄立特里亚。海岸线全长372公里。国土面积23200平方公里。有“地质学上的活标本”之称。
地形
吉布提国土面积虽小,但境内地形复杂。全境大部分为火山岩物质的高原山地,沿海多为平原和高原,内地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塔朱拉湾呈楔形在亚丁湾深入内地,将国土分成南、北两个不同的部分。在塔朱拉湾以北地区,分布着多重山脉。只有在曼德海峡与塔朱拉湾沿岸之间延伸着一条狭窄的平原带,但多为沙漠。在内陆的北部和中部,纵横着一些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和凹地,其间点缀有平原、河流和湖泊。湖泊中的阿萨尔盐湖(Lac Assal)和阿劳勒湖(Lac Allols)都低于海平面,其中阿萨尔湖面低于海平面155米,是非洲最低点。沿海平原与凹地之间是陡峭的高原和山地,一般海拔800米左右。西北部与埃塞俄比亚分界的穆萨阿里山(Moussa Ali)海拔2021米,为全国最高点。塔朱拉湾以南地区,多为高原山地,海拔500-800米。
由于受地球板块运动的影响,处在东非大裂谷末端的吉布提,其地壳厚度比邻近地区薄,不仅全境大部分地区系由火山岩物质构成,而且地震的频率也较高。距今最近的火山群是1978年11月在阿萨尔湖与古拜特湾(Goubet)之间喷发形成的,名为阿尔杜科巴(Ardoukoba)火山。地震虽多发,但震级较低,一般为里氏2-3级。[2]
气候
由于吉布提位于阿拉伯半岛近旁,又处于印度洋西岸,故其气候深受阿拉伯半岛干燥气候影响,同时也受印度洋气团的影响,包括沿海地区在内的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属热带沙漠气候,内地则近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境终年酷热少雨,4月至10月为热季,平均气温37℃,最高气温达45℃以上。11月至翌年3月为凉季,气温通常在23℃到30℃之间,平均气温27℃。雨量稀少,年平均降雨量为150毫米。雨量多寡变化无常,地区差别也很大,内陆地带几乎毫无降雨。[2]
自然资源
吉布提主要有盐和地热资源,还有少量未开发的铁、铜、冰洲石、石膏等。在首都吉布提附近沿海有盐田,盐总储量为20亿吨,年产量近万吨,是主要出口物资之一,现正着手开发地热。石灰岩和石膏矿均属埋藏浅,储量大,易开发的优质矿;珍珠岩估算储量达4?800万吨;内地四县均发现含金构造,沿海地区已发现有含油构造。全国仅有占国土面积9%的草地和牧场。
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2014年,吉布提人口91万。主要有伊萨族和阿法尔族。伊萨族占全国人口的50%,讲索马里语;阿法尔族约占40%,讲阿法尔语。另有少数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官方语言为法语和阿拉伯语,主要民族语言为阿法尔语和索马里语。伊斯兰教为国教,94%的居民为穆斯林(逊尼派),其余为基督教徒。[1]
民族
主要民族有伊萨族和阿法尔族等。
伊萨族(Issa),其人口约占全国人口50%,主要分布在塔朱拉湾以南地区和吉布提市。属索马里人的一支,操索马里语。原住索马里豪德高原,纪元开始后朝西北方向迁徙,其中一部分迁至塔朱拉湾以南地带,逐渐发展成为今日吉布提的主要民族。多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
阿法尔族(Afar),其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40%,主要分布在塔朱拉湾以北地区,为吉布提第二大民族。属埃塞俄比亚人种,操阿法尔语。笃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
除伊萨族和阿法尔族外,吉布提境内还有伊萨克族(Issak)和加达布西族(Gadabussi),均为吉布提国内主要少数民族,系索马里人的不同支系。伊萨克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边境,加达布西族主要分布在南部。在社会文化和经济生活方面,这两个民族与伊萨族相似。
此外,吉布提尚有少数阿拉伯人和欧洲人,他们居住在吉布提市及其他城市。[2]
国家象征
国旗
吉布提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靠旗杆一侧为一个白色等边三角形,边长与旗宽相等;右侧为两个相等的直角梯形,上方为天蓝色,下方为绿色。白色三角形正中有一颗红色五角星。天蓝色代表海洋和天空,绿色象征土地和希望,白色象征和平,红五角星代表人民的希望和斗争的方向。整个国旗图案的中心思想是“团结、平等、和平”。
国徽
吉布提国徽中心图案由五角星、矛、刀、盾等构成。一双黑人的巨手各握一

吉布提国徽
把利刀,两把刀之间是一个圆形的盾,盾后有一支长矛,矛上端是一颗象征独立自由的红色五角星。图案以绿色橄榄枝环饰。整个图案象征吉布提人民时刻准备着捍卫祖国的独立和自由,也表达了该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
国歌
《吉布提共和国国歌》
歌词大意:坚强地站起!为我们升上了国旗。这国旗的代价,是我们亲人渴望和痛楚至极。我们的国旗,绿色是永恒的大地,蓝色是天际,和平是白色的寓意;而中央的红星象征着血迹。啊,我们的国旗,多么的壮丽!
格言
团结,平等,和平(索马里语:Itixaad, Gudboonaan, Ammaan;法语:Unité, Égalité, Paix)
政治
政体

吉布提
吉独立后,古莱德总统同一些政党组成联合政府。1979年古莱德取消多党制,成立争取进步人民联盟(简称人盟),于1981年确立一党制。此后人盟长期执政,政局保持稳定。1991年北方阿法尔族因不满伊萨族统治发动内战。1994年底政府与反对派武装签署和平协议,战乱基本平息。2001年实现全国最终和平。
吉于1992年宣布实行渐进式多党制,当年的首次多党立法选举中,人盟囊括所有议席。1999年古莱德总统退休,盖莱当选总统。2002年9月全面实行多党制。2003年1月人盟等四党组成的“总统多数联盟”在立法选举中获得全部议席。2005年4月盖莱赢得总统选举,蝉联总统。2008年2月,“总统多数联盟”再次在立法选举中囊括全部议席。2010年4月,人盟推动议会修改宪法,取消总统只能连任一次的限制。2011年4月,盖莱再次蝉联总统。2013年2月,吉举行立法选举,“总统多数联盟”赢得65个议席中的55席。截止2014年吉政局稳定。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92年9月4日经全民公决通过并颁布实施。2010年4月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了总统连任次数限制,规定总统由直选产生,参选年龄上限为75岁,每届任期五年;总统因故不能视事时,由总理代行职权;总统职位空缺时,暂时由最高法院院长代行国家元首职务,但不得对政府和任何国家机构进行调整,并在30-45天内选举产生新总统。宪法还规定废除死刑。政党必须非种族化、非民族化、非宗教化和非地区化。
议会
国民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5年,共65名。本届议会于1997年12月19日选举产生。议长赛义德·伊布拉欣·巴杜尔(Said Ibraim Badoul),1993年11月当选,1997年12月蝉联议长。
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享有立法权。议会每年举行两次年会,主要讨论立法问题和下一年度财政预算。议员共65名,由立法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本届议会于2013年3月选举产生。五党组成的“总统多数联盟”占据全部65个席位中的55席。议长为伊德里斯·阿尔纳乌德·阿里(Idriss Arnaoud Ali),2003年1月当选,2008年2月、2013年3月连任。
司法
实行三权分立、司法独立和法官终身制,总统主持的最高法官会议监督法官的工作。最高法院院长卡迪吉亚·阿贝巴(Kadidja Abeba),上诉法院院长为穆罕默德·瓦尔萨马( Mohamed Warsama ), 总检察长为阿卜杜拉赫曼·谢赫( Abdourahman Cheikh)。吉作为伊斯兰教国家,还设有伊斯兰法官( Cadi de Djibouti),现任伊斯兰法官为莫盖·迪希尔( Mogueh Dirir )。
政党
宪法规定,吉实行多党制。截止2014年主要有八个合法政党:
(1)争取进步人民联盟( Rassemblement Populaire pour le Progrès-RPP):执政党,1979年3月4日成立。主要由原非洲人民争取独立联盟组成。自1981年10月政府取消反对党至1992年吉改行多党制,该党一直是吉唯一合法政党。2007年3月召开第九届代表大会,盖莱总统连任主席,总理迪莱塔连任副主席,国民议会议长阿里连任总书记。2012年9月召开中央委员会特别会议,选举国防部长卡米勒任副主席,财政部长伊利亚斯任总书记。
(2)争取恢复团结和民主阵线(Front pour la Restauration de l’Unité et de la Démocratie-FRUD): 执政党,其前身是1991年8月由北方阿法尔族反政府武装建立的政党。1996年被承认为合法政党。1997年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与执政党“争取进步人民联盟”结盟,通过和平方式捍卫党的宗旨。主席为阿里·穆罕默德·达乌德(Ali Mohamed Daoud),总书记为乌古尔· 基弗雷·艾哈迈德(Ougoureh Kifleh Ahmed)。
(3)全国民主党(Parti National Démocratique-PND):执政党,1992年10月成立,宗旨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主张建立真正的民主社会,实行自由选举、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等;实行市场经济;反对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主席为阿卜杜拉曼·穆罕默德·阿拉雷(ABDOURAHMAN MOHAMED ALLALEH)。
(4)社会民主党(Parti Social Démocrate-PSD):执政党,2002年10月成立。目标是维护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协调领导政策,规范工资和降低生活物价。主席为哈斯娜-穆明-巴东(HASNA MOUMIN BAHDON)。
(5)改革者联盟(Union des Partisans de la Réforme-UPR ),执政党,2005年3月1日成立。积极参加“总统多数联盟”活动,2007年12月正式签署文件加入该联盟。主张实行和谐政策,建设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国家。主席是易卜拉欣·谢希姆·达乌德(Ibrahim Chechem Daoud)。
(6)争取发展共和同盟(Alliance Républicaine pour la Démocratie-ARD),反对党。原恢复团结与民主阵线分裂后,2002年10月6日成立,主席为迪尼(Dini)。2004年迪尼去世,艾哈迈德·尤素福·胡迈德(Ahmed Youssouf Houmed)接任主席 。
(7)争取民主和正义联盟(Union pour la Démocratie et la Justice-UDJ),反对党。2002年10月13日成立,主席为伊斯梅尔·盖迪·哈立德(Ismael Guedi Harred)。
(8)吉布提发展党(Parti Djiboutien pour le Développement-PDD),反对党。2002年9月2日成立,主席穆罕默德·达乌德·谢希姆(Mohamed Daoud Chechem)。
政府
实行总统制,总统兼任政府首脑,并任命总理,总理负责协调各部工作。本届政府于2011年5月12日改组。现政府主要成员有:总理迪莱塔·穆罕默德·迪莱塔(Dileita Mohamed Dileita),外交和国际合作部长马哈穆德·阿里·尤素福(Mahamoud Ali Youssouf),国民教育与职业培训部长阿达瓦·哈桑·阿里博士(Dr Adawa Hassan Ali),司法、监狱和人权事务部长阿里·法拉赫·阿索韦(Ali Farah Assoweh),住房、城市规划和环境部长穆萨·艾哈迈德·哈桑(Moussa Ahmed Hassan),农业、渔业和畜牧业部长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阿瓦莱(Mohamed Ahmed Awaleh),交通装备部长穆罕默德·穆萨·易卜拉欣·巴拉拉(Mohamed Moussa Ibrahim Balala),能源、水资源和自然资源部长福阿德·艾哈迈德·阿耶博士(Dr.Fouad Ahmed Aye),经济、财政、工业和规划部长伊利亚斯·穆萨·达瓦莱(Ilyas Moussa Dawaleh),卫生部长阿里·雅各布·马哈茂德(Ali Yacoub Mahamoud),国防部长阿卜杜勒卡德·卡米勒·穆罕默德(Abdoulkader Kamil Mohamed),通讯、文化和邮电部长兼政府发言人阿卜迪·侯赛因·艾哈迈德(Abdi Houssein Ahmed),内政部长哈桑·达拉尔·胡法奈(Hassan Darar Houffaneh),妇女促进、家庭规划和议会关系部长哈斯娜·巴尔卡特·达乌德(Hasna Barkat Daoud)女士,穆斯林事务和宗教公产部长哈穆德·阿卜迪·苏尔坦(Hamoud Abdi Soultan),负责青年事务与体育的国务秘书贾马·埃勒米·奥基耶博士(Dr Djama Elmi Okieh)。
政要
总统伊斯梅尔·奥马尔·盖莱。1947年9月17日出生于埃塞俄比亚,伊萨族,信奉伊斯兰教。1977年吉独立后任总统办公室主任。1978年兼任国家安全局长。1982年任人盟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1997年3月当选为该党第三副主席。1999年初,由执政的两党联盟正式提名为总统候选人,并于4月当选总统。2000年3月当选人盟主席。2005年4月和2011年4月两次蝉联总统。
总理迪莱塔·穆罕默德·迪莱塔。1958年出生,阿法尔族。曾在埃及、法国和阿尔及利亚接受高等教育。1982年开始在总统府典礼局任职,后曾任吉驻法国使馆领事和驻埃塞俄比亚大使。2001年3月被任命为总理,2005年和2011年两度连任。
军事
军力
吉布提武装部队于1977年6月6日建立,总兵力3030人,其中陆军1600人,编成一个炮兵团、一支边防部队和一个装甲连。海军600人。空军1000人,拥有一个空军基地。另有宪兵1200人,国家治安部队1400人。吉布提实行志愿兵役制。总统为武装部队总司令。
驻军
吉布提是法国在印度洋-红海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驻有法军3800~4500人,这是吉布提政府与法国政府于1977年6月27日签订的一项临时军事议定书所规定的。法国驻吉陆军有2个战斗团和伞兵团的一个别动连;海军有一支增援印度洋舰队的海军部队,一支突击队和一个通讯监听站;空军有一个歼击机队和一个直升机运输大队。法国向吉布提军队提供后勤援助,并派遣军事合作人员,帮助吉布提维护国家安全和培训军事人员。[4]
外交
外交政策
奉行中立、不结盟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注重保持同法国的传统关系,积极配合美国在非洲之角反恐,与日本关系逐渐升温,法、美、日三国在吉建有军事基地。重视发展同阿拉伯国家和邻国关系,积极参与地区合作,致力于调解索马里内部冲突,支持国际社会共同打击索马里海盗。与厄立特里亚有边界纠纷,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是非盟、阿盟、伊斯兰会议组织、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伊加特)、东南非共同市场、萨赫勒-撒哈拉共同体等地区组织成员国。为伊加特总部所在地。[4]
对外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一、双边政治关系回顾
中吉1979年1月8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稳步发展。中方对吉的重要访问有:国务院副总理姬鹏飞(1980年9月)、城乡建设部长芮杏文(1985年3月)、外交部副部长杨福昌(1990年8月)、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1993年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1994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1996年1月)、外经贸部部长助理杨文生(1998年)、外交部副部长吉佩定(1999年2月)、北京军区政委杜铁环上将(200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2002年6月)、外交部部领导成员乔宗淮(2002年12月)、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卫建林(2003年7月)、外交部长李肇星(2004年1月)等、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杨福昌(2006年)。
吉方访华的主要有:总统古莱德(1979年12月、1991年3月、1994年7月、1998年8月)、国民议会议长阿斯卡尔(1981年9月)、外交与合作部长穆明(1985年3月)、工业、能源和矿业部长法拉赫(1996年10月)、卫生部长达乌德(1997年5月)、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谢海姆(1997年10月)、青体和文化部长阿卜迪拉赫(1998年4月)、争取进步人民联盟副主席盖莱(1998年5月)、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法蒂(1998年9月、2005年7月)、总理哈马杜(1999年5月)、国民议会议长巴杜尔(2000年3月)、总统盖莱(2001年)、争取进步人民联盟全国书记瓦贝利(2002年3月)、经济计划部长亚辛(2002年8月)、卫生部长卡米尔(2002年10月)、外交和国际合作部长法拉赫(2003年8月)、教育部长奥布谢赫(2003年10月)、国民议会议长阿里(2004年7月)、总理迪莱塔(2005年9月)、外长尤素福(2006年5月出席中阿合作论坛,并访华)、新闻、文化和邮电部长法拉赫(2006年)、经济和财政部长阿索韦(2006年)、总统盖莱(2006年11月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
二、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自建交以来,中吉两国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进展顺利。两国签有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中国向吉布提提供了各种援助,为吉援建了人民宫、铜像纪念碑、体育场、门诊楼、住房和外交部办公楼等项目。中吉互利合作始于1982年。截至2006年6月,双方共签承包劳务合同额1.594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3397亿美元。中国在吉开展互利合作的公司有中国建筑工程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公司等,已建成的主要项目有吉布提工商学校、国家银行等。1988年,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吉布提共和国政府贸易协定》。2006年,中吉贸易总额为15533万美元,同比增长38.7%,其中中方出口15495万美元,进口38万美元。2007年1~6月,中吉贸易额为8084万美元,同比增长16.7%,其中中方出口8035万美元,进口49万美元。
三、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交往与合作
自1981年,中方向吉派遣医疗队,截止2014年已派出12批,共计88人次。截止2014年有10名医疗队员在吉工作。自1986年起,中方开始接收吉留学生,截止2014年有5名在华学习。[4]
同法国的关系
法是吉原宗主国,也是吉最大援助国和贸易伙伴。吉重视保持同法国的传统关系。法在吉除外交部以外的各政府部门派有顾问。两国签有防务协定,建有年度例行联合军演机制。2003年,法同意在随后9年内每年向吉政府支付3400万美元作为在吉驻军的费用,并扩大法驻吉军队的纳税范围、帮助吉争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降低吉留法学生学费。2004年,法国防部长访吉,盖莱总统应邀赴法出席普罗旺斯登陆60周年纪念活动。2005年,吉法因博雷尔法官死亡案发生分歧,吉驱逐6名法在吉技术人员。2006年吉法关系得到明显改善。3月法国总理德维尔潘访吉;吉外长访法,与法签订2006-2010年合作框架文件,法承诺向吉提供5300-7600万欧元的援助。2007年12月,盖莱总统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与萨科齐总统举行了会谈。2008年,法国防部长、军队总参谋长先后访吉。10月,盖莱总统在加拿大出席法语国家组织峰会时与萨科奇总统举行了工作会谈。2009年,法国国防部长、海军将领,欧盟“阿塔兰塔” 军事行动指挥官等相继访吉,就在吉设立后勤基地、建立地区反海盗中心、在吉关押审判海盗等问题与吉磋商。2011年12月,盖莱总统访问法国,与萨科齐总统签署双边防务条约。5月,盖莱总统致函法国总统奥朗德,就其当选表示祝贺。[4]
同美国的关系
美自1991年起向吉提供各种经济和军事援助。“9·11”事件后,吉积极配合美国在非洲之角反恐,同美国关系发展迅速。美在吉设立了在非洲的唯一永久性军事基地。 吉允许美使用其港口和机场运送物资。2004年,美向吉提供了400万美元的巡逻艇、军用设备和1000万美元的教育用品,并宣布在2004-2005年向吉提供3100万美元援助。2005年5月,盖莱总统顺访美国,会见了美国务卿赖斯。2006年9月,美与吉签订援助协议,承诺两年内向吉提供4000万美元,用于发展教育和卫生事业。2007年,美国防部长盖茨、中央司令部司令法隆、负责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弗雷泽等分别访吉。2008年,法隆和弗雷泽分别再次访吉。2010年5月,盖莱总统访美,会见了美副总统拜登、国防部长盖茨等。2011年9月,盖莱赴纽约出席联大会议,并会见了部分美高官。2012年2月,吉国防部长和美驻吉大使签署新一期吉美军事合作协定,用于取代2002年签订的已到期的军事协定。新协定无限期有效,将有利于两国间军事服务和装备的购买和转让。同月,美非洲司令部司令礼节性拜会吉军队高层。11月,盖莱总统致函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其成功连任表示祝贺。[4]
同日本的关系
自两国建交以来,日本共向吉提供了约11253.7万美元的援助。2003年9月,盖莱总统出席在日举行的第三届非洲发展东京国际会议,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会晤。日允实施“粮食援助计划”,支持吉进行新型水稻的种植。2004年,日按计划向吉提供总额为1.5亿日元的粮食援助,并赠吉27800顶蚊帐。2005年,日本副外相访吉,允帮助吉更新电台设备,并希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得到吉方支持。2006年4月,尤素福外长访日,日方表示将大力支持吉经济社会发展,未来20年内拟向吉提供20项无偿援助项目。2008年5月,盖莱总统出席第四届非洲发展东京国际会议,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会晤,日承诺未来五年将对吉直接投资增加一倍。日本派海上自卫队赴索马里海域护航以来,吉日关系持续升温。2009年3月,吉外交部部长级代表出席非洲发展东京国际会议,4月,吉外长尤素福访日,双方签署换文确定吉港为日海上自卫队后勤补给基地。8月,日在吉设立常驻联络处。日本在2009财年内,共向吉提供各类援助总额3500万美元,其中与吉签署的4项双边无偿援助协议总计23.77亿日元,较2008年增长174.8%。2010年12月,盖莱总统访日,拜会了日天皇明仁,并会见了日首相菅直人,双方就日本援吉3亿日元帮助落实国家社会发展设想和反海盗行动中移交被捕海盗的技术问题签署协议。2011年3月,盖莱总统致电日本天皇慰问日地震海啸灾难。7月,日本在吉军事基地正式启用。[4]
同印度的关系
2003年5月,盖莱总统访问印度,会见印总统和总理。双方签署关于航空服务、投资保护和文化交流的三个协议。印还向吉提供1000万美元的贷款用于吉经济发展。两国在国际反恐、巴以冲突和伊拉克等问题上达成一致。[4]
同埃塞俄比亚的关系
两国关系友好,签有友好合作协定和农业科技合作等25项协议。两国高层交往频繁,定期举行双边磋商,并不断加强在贸易、运输、教育合作和人员自由往来方面的合作。2004年,埃塞总理访吉,两国召开了第八次部长级混委会。2005年,吉埃边界委员会和铁路管理委员会先后召开,双方认为应加强非法移民和非法边境贸易的管理,并重新发挥两国间铁路的作用。2006年4月,吉埃第九次混委会在吉召开,两国外长出席,双方签署了文化、青年与体育、通讯等三个协议。2011年5月,埃塞总理梅莱斯出席了盖莱总统就职典礼。2012年2月,吉财长与埃塞财长、南苏丹石油和矿业部长在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就加强三国在电信、铁路、输油管道、港口和免税区等领域的合作签署谅解备忘录。8月,盖莱总统致电埃塞总统吉尔马,对梅莱斯总理逝世表示慰问和哀悼。9月,盖莱总统赴亚的斯亚贝巴出席梅莱斯葬礼。同月,吉埃签署从埃塞引水至吉布提的谅解备忘录,吉同埃塞、南苏丹签署建设三国跨境输油管道的协议。[4]
同索马里的关系
吉在人种、语言方面与索一脉相承,曾被称为“法属索马里”。2004年,盖莱总统赴肯尼亚参加索过渡联邦政府总统优素福的就职仪式。2006年11月,索过渡联邦议会议长谢里夫访吉,会见了盖莱总统。2007年1月,盖莱总统在参加非盟首脑会议时会见了索过渡政府总统优素福。2008年8月以来,吉积极参与解决索问题,推动索政府与反对派达成吉布提协议,成为索截止2014年和平进程的基础性文件。2009年1月,索过渡议会在吉开会并顺利选举新总统。2010年11月,500名索过渡政府警察抵达吉接受3个月的培训。2011年12月,吉向索马里派遣900名维和士兵和教官。2012年2月,索马里问题国际联络小组第21次会议在吉举行。联合国秘书长索问题特别代表、索过渡联邦政府总理、过渡联邦议会议长和美、英、法等33个国家以及联合国、欧盟、北约、非盟、阿盟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发表公报,就索政治进程、安全与稳定等议题表明立场。会议期间,盖莱总统会见了索总理,并与其就索局势交换了意见。同月,盖莱总统会见来访的索总统艾哈迈德,并赴伦敦参加索问题国际会议。5月,盖莱总统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出席索马里问题国际会议。9月,盖莱总统赴索马里出席索新总统马哈茂德就职仪式并发表讲话,重申吉对索政府和人民的坚定支持。11月,索总统马哈茂德对吉进行国事访问,此系其当选后首次出访。[4]
同厄立特里亚的关系
两国之间存在领土争端。1998年吉因厄指责其在埃、厄边界冲突中偏袒埃而宣布与厄断交,2000年两国复交,并于2001年实现两国元首互访。2004年,两国在厄举行第3届混委会,签署了关于农业、旅游、渔业、海陆交通运输、电讯和法律互助等一系列协议。2006年7月,厄国防部长访吉,与吉国防部长就加强两国陆海边境安全和双方的军事合作举行了会谈。8月,吉国防部长对厄进行了回访。2007年4月,吉厄混委会第4次会议在吉召开,吉外长尤素福和厄渔业、畜牧业部长艾哈默德共 同主持了会议。2008年6月,吉厄边界发生武装冲突,导致两国关系紧张。2009年11月,吉与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以厄破坏索和平进程为由,推动安理会通过制裁厄的决议,包括要求厄立即从吉厄边境撤军并通过对话解决争端等内容。2010年6月初,在卡塔尔斡旋下,吉、厄两国签署和平协定,双方同时从争议地区撤军。2011年10月初,两名在厄被押战俘逃回吉布提,引起两国关系再度紧张。2011年12月,埃塞俄比亚等推动安理会通过强化对厄制裁决议,吉对此表示支持。[4]
经济
概况

吉布提风光
吉布提是联合国宣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自然资源匮乏,自然条件差乏,经济十分落后。工农业基础薄弱,95%以上的农产品和工业品依靠进口,90%以上的建设资金依靠外援。服务行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1997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8%。1993年以来,由于北部战乱和埃塞俄比亚、索马里难民大量涌入,加之工业化国家、尤其是法国经济衰退,吉布提外来援助减少,财政危机日趋严重,国库空虚,经济困难,人均消费水平6年间降低了35%。吉布提政府采取缩减国家财政预算,提高税收,鼓励外国投资和私人企业等措施缓解经济困难,同时优先发展生产部门,开发土地和海洋资源,努力减少粮食、食品对外国的依赖。
1996年4月,吉布提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件,对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由于执行“不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97年3月冻结对吉布提的贷款,直到吉布提作了让步后,才于5月主持召开援助吉布提的圆桌会议,法国、欧共体及沙特等允提供130亿吉布提法郎,暂时缓解了吉布提的经济困难。1998年5月由于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爆发边界冲突,埃塞俄比亚原经厄立特里亚阿萨布港转运的货物均转道吉布提港,使港口收入大幅增加,缓解了吉政府的财政困难。
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19亿美元,1980~1990年的年均增长率为3.7%,1991~1998年为2.6%。
汇率(2013年):1美元=177.7吉布提法郎
通货膨胀率(2013年):5%
货币
吉布提法郎(Djibouti Franc;简称DJF);1DJF=100 centimes(分)
工业
2006年工业产值为1.14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8%。2008年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第二产业增长24%。主要工业为电力、水利、房屋及公共工程、盐矿开发等,另有一些建筑业以及矿泉水厂、可口可乐饮料厂、面粉厂、制瓶厂、奶品厂、制药厂、水泥厂、机械修配、船舶修理、炼油、制革、发电等小型工业。
农业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截止2014年吉布提可耕地面积1万公顷,已耕地1000公顷。2006年农业总产值为2457.5万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008年第一产业增长率为18.7%,牲畜出口增长较快。据吉国民银行估计,2006年共有牛4万头,骆驼6.9万峰,绵羊46万只,山羊51.2万只。全国有牧场23万公顷,牧民约10万。全国有1600多农户,农民3600人。粮食不能自给,每年从欧盟、法国、日本等国接受约1.3万吨粮食援助。渔业资源较丰富,预计年捕捞潜力可达4.8万吨,但截止2014年捕捞业仍比较落后,采用手工作业捕鱼,年捕鱼量仅为1000吨。家庭渔产品消费量低,平均每户年消费1.5公斤。渔民约1000人,日均收入4.5美元。
旅游业
截止2014年吉布提全国有9家旅馆,共440个房间。每年接待游客2.5万人。吉布提的主要旅游点有阿萨尔湖、阿贝湖、古拜特·阿尔·卡拉卡魔渊、阿尔都巴火山、达依原始森林、朗达兴奔古瓦莱瀑布、塔朱腊海上乐园等。
财政金融
据非洲发展银行的统计1997年吉布提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68%,支出占34.95%,财政赤字占4.28%。吉布提1997年的外债为3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9.8%。1980~1990年的外债还本付息年均增长率为24%,1991~1997年为7.8%。1998年外汇储备为6260万美元。
对外贸易
吉布提出口商品包括食盐、牲畜、皮张等。主要贸易伙伴为法国、埃塞俄比亚、日本、意大利、沙特阿拉伯、美国、泰国等;法国分别占吉进口额和出口额的30%和50%左右。主要进口商品为粮食、纺织品、机械设备、电器产品、运输材料等。据非洲发展银行的数字1996年吉布提的出口总额为3490万美元,进口为2.04亿美元。贸易逆差达1.691亿美元,为出口总额的4.8倍。
外国援助
吉主要援助国为法国、日本、美国、沙特、中国、意大利等,援助国际组织主要有欧盟、联合国难民署、世界粮农组织和非洲开发基金等。据吉财政部统计,截至2009年底,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多边机构以及美国、法国、伊朗等国共为吉提供贷款1.88亿美元,无偿援助1.6亿美元。
文化
语言
官方语言为法语和阿拉伯语,在伊萨族、伊萨克族和加达布西族中通用索马里语。阿法尔人普遍讲阿法尔语。[2]
宗教
伊斯兰教为国教,98%的居民为穆斯林(逊尼派),其余信仰基督教等。[2]
社会
教育

吉布提风光
吉布提采用法国的教育制度、教育法和教科书,学制为小学6年、中学7年。吉布提的教育状况十分落后,妇女的91%和男子的85%曾为文盲。吉政府已制定扫盲计划,第一期(1991~1992年)招收4300名妇女。1997年有公立小学70所,学生3.6万人,教师980人,公立中学11所(只有国家中学设有高中),在校学生9600人,教师450人(吉布提人占54%)。另有高级技术学校和师范学校各一所。吉布提高中毕业生参加法国统一考试,合格者可取得结业证书,优良者可赴法接受高等教育。据非洲发展银行的统计数字,成年人的文盲率1995年已降为54%,小学入学率1996年为39%,中学入学率为14%。
媒体
吉布提全国唯一的官方法文周报为《民族报》,每周四出版,每期发行4300份(1991年)。《官方公报》(法文)为不定期出版的政府刊物。此外还有执政党“争取进步人民联盟”党刊《进步》周刊,民主革新党周刊《复兴》和全国民主党周刊《共和》。
吉布提广播电视台用法语、索马里语、阿法尔语和阿拉伯语广播,1989年播出节目10750小时。在沙特和法国的援助下,吉布提于1980年6月建成了一个地面卫星通讯站,可转播法国和邻国的电视节目。1990年日本援建一电视制作中心。
礼仪习俗
吉布提是位于非洲东北部的一个小国家,伊斯兰教被定为国教,居民绝大多数是穆斯林,风俗习惯带有明显的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吉布提人的姓名同北非阿拉伯人的姓名极其相似,多由三节组成,第一节为本人的名,第二节为父名,第三节为姓。与其他非洲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的是,在正式场合,对吉布提人一般要称其全名,在函件、文本、书信里更是这样。但是,在日常社会交往活动中,可以省去对方的父名,简单地称呼对方的姓名。
吉布提人遇见外国客人显得非常热情,男性通常以握手的方式表示问候,女性则多行屈膝躬身礼致意。如果外国客人是吉布提人的亲朋好友或者是身份显赫者,往往要行贴面颊礼,左右各贴一次以表示欢迎和敬意。
吉布提人热情豪爽,十分好客,待人真诚。当地居民遇见外来客人,接触一两次,便会称兄道弟,视为知己,盛情地邀请到家中做客,并且邀请客人的妻子、儿女及朋友一道赴会,届时主人也会邀请一些自己的亲朋好友作陪,摆上丰盛的宴席款待。
吉布提人请客吃饭,有一些俗定习成的规律。接待公务团组访问,进行商贸业务洽谈,宴请活动一般安排在宾馆或饭店进行。纯属私人朋友之间的交往,才会盛情地邀请到自己家中,而且多用当地的传统饭菜款待。吉布提人招待客人的传统主食有烤玉米、用高粱糊和玉米糊加上牛奶烙成的家常饼(面饼)、用高粱米加豆类和瓜类煮成的浓粥以及各类甜食等;菜肴主要有鸡、鸭、鱼、牛肉、羊肉、蔬菜等,招待贵宾少不了要摆上烤全羊这道名菜。[4]
人民生活
据非洲发展银行的统计数字,吉布提1997年的出生率为37.8‰,死亡率为14.5‰,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为50‰。预期寿命为51岁。生育率为每一妇女5.2胎。全国共有2家综合性医院,8个市县级医疗中心,26个门诊所和10个私人诊所。全国共有病床1910张,平均每509人一张病床;900名医务人员中有98名正式医生,另有900名护理人员,平均每4752名居民有1名医生,每6500名妇女有1名助产士。[4]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在吉布提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吉布提港是东非优良海港之一,拥有15个泊位,其中13个为远洋深水泊位,港口外有5个加油加水泊位,港内可停靠大型船15艘。其航运、停泊和装卸条件完全符合国际标准。欧加登战争前,吉布提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港口业务和铁路收入。吉布提港也是埃塞俄比亚的一个重要出海口,埃塞俄比亚对外贸易的3/4左右是经过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转口的。1998年吞吐量250万吨。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政府以不同形式给吉布提大力支持,援建了很多基础设施项目。同时通过由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经营的航线,建立起达吉布提与中国大城市交流的纽带。这对于经济尚不发达的吉布提无疑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埃航签署北京泛源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作为货运代理企业后,中国、吉布提之间的货运量逐渐增加。
吉布提与埃塞俄比亚首都有铁路相通,吉布提境内铁路长约106公里。1997年铁路货运量为33万吨。
全国有公路3067公里,其中沥青路面412公里。
吉布提国际机场可起降大型客、货机,是乌干达等非洲内陆国家前往法国的中转站。吉布提航空公司飞行10条国际航线。1996年由机场入出境旅客为123449人次。
旅游

阿萨尔湖
吉布提市出名的景点是阿萨尔湖,阿萨尔湖位于吉布提市西北面,方圆10多平方公里,湖面低于海平面150米,是非洲大陆的最低点。阿萨尔湖也是一个天然大盐田,含有丰富的钾盐、溴。每升水含盐达330克,其盐量之丰富,是世界上罕见的。站在湖边山岗上,观赏那闪烁的天然盐层,犹如一片银色的世界。吉布提境内沙漠占全国面积的90%,出现这样一个湖泊,被人们视为聚宝盆。事实也是这样,盐是吉布提最主要的天然资源之一,也是主要的出口物资之一。[5]
市郊有天然国家动物园、阿贝湖、阿尔都科巴火山、达依原始森林、朗达兴吉瓦莱瀑布等。境内山高谷深,跌岩起伏,景物奇异,素有地质学“活标本”之誉。

后缀为.dk的丹麦共和国顶级域名根
  .dk域名的文化教育
  丹麦孕育了童话家安徒生、作典家卡尔·尼尔森、原子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雕刻家托尔森,神学家克尔恺郭尔、舞蹈家布农维尔与建筑家雅科布森等世界文化名人和科 学家;20世纪有12位丹麦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丹麦在天文学、生物学、环境学、气象学、解剖学研究、免疫学、光速计算、电磁、血清研究和核物理研究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奉行使每个社会成员在文化方面得到发展的文化方针,鼓励地方发展文化事业。
丹麦是世界上社会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国民获得国家多项福利,丹麦人的平均寿命很长。在发展教育方面,丹麦政府更是不遗余力,奉行使每个社会成员在文化方面得到发展的文化方针,并鼓励地方发展文化事业。1973年起实行九年制义务免费教育,受教育的比例和程度都比较高,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有哥本哈根大学(建于1479年)、奥胡斯大学(建于1928年)、丹麦技术大学和皇家兽医和农业大学。丹麦全国有200多个博物馆,其内容涉及工艺、绘画、雕塑、舞蹈、音乐、医学、建筑、电车、船舶、酿造、烟草等方面。当年的丹麦王室宫殿——弗雷德里克斯堡如今已成为国家历史博物馆。丹麦人喜爱读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文学作品达到世界文学的顶峰,丹麦素有“童话王国”之称。1975年开始的国际童话电影节每两年在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城(Odense)举行一次,中国动画片《牧笛》于1979年获第3届金质奖。瑟伦是另一位伟大作家和神学家以及哲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有关宗教及其他精神问题的做作,他的思想对各国的哲学思想影响极大,直到今天,他的观点仍然是全世界研究的话题。卡伦·布里森是20世纪著名的女小说家,她在非洲生活了20年,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作品在世界广泛传播。丹麦的芭蕾舞蹈艺术世界闻名,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经常在世界各地进行巡回演出。丹麦也是世界上电影事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丹麦影片曾连续两年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丹麦人喜爱运动,足球为国球。游泳、划船、骑车、垒球、手球、长跑也非常流行。丹麦大部分地区靠近海边,诸如游泳、划船、帆赛和赛艇运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丹麦的足球、羽毛球运动发展水平也较高。
在丹麦,没有人养鸟。鸟儿只是循着生态规律繁衍生长。但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可以欣赏到鸟的种种乐趣。喂鸟在丹麦形成了风尚。无论是夏日还是寒冬,在鸟儿集中的广场、公园,每天都能见到喂鸟的人,尤以老人和儿童为多。丹麦的国鸟是白天鹅,过去却是丹麦鹤。丹麦人视此鸟为仙鸟,说婴儿便是由它们衔到人间的。不知从何时起,也不知何故,丹麦鹤的数量骤然减少了。现在,日德兰半岛有个小城市,是丹麦鹤唯一出入的地方。每年春暖花开时节,城里居民都要在自家的房顶上修搭木架,以方便仙鸟筑巢孵蛋。当仙鸟归来时,全国各地有不少人专程赶去,和当地居民一起,像对凯旋的勇士一样加以欢迎。丹麦的交通信号灯一般要比其他国家多两个装置,一是专管公共汽车的横竖道信号灯;二是专管自行车的小型红绿灯。按照交通规则,在路口,公共汽车和自行车享有先行权,其他车辆必须礼让,否则就是违反交通规则。据2001年的统计,丹麦家庭上网过半。在丹麦,狗要纳税,但离奇的是税的多少取决于狗的高矮。所以,在丹麦,狗都是长长的,矮矮的。
在丹麦,琥珀是最美的东西。相传琥珀是美人鱼的眼泪,这些“眼泪”十分珍贵,一滴一滴需要经过千万年的变化才能形成。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琥珀的国家。14世纪丹麦强盛时期,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大都为丹麦所统治。那时,琥珀作为北欧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同时也作为最珍贵的宝石饰品,进贡给显赫的罗马帝国。一块琥珀约等于一个奴隶的身价。作为琥珀的发祥地,丹麦人开辟了世界历史上有名的琥珀贸易之路,丹麦人骄傲地称之为“琥珀之路”。据丹麦琥珀屋的资料记载,“琥珀之路”从丹麦北部的日德兰半岛,经由波罗的海口岸,可一直到达地中海、波斯、印度、中国和更远的地方。据说古代西方人向中国皇帝赠送的礼品就是琥珀。
  丹麦的银器设计也相当有名,如乔治·延森是经典的银器艺术家。
  【文化】 2003 年全国有公共图书馆 5178 所,各类博物馆 271 所, 96.15 万参观人次。全国共拥有影院 162 所,全年播放国内外电影 616 部。
  【教育】 教育事业发达。 1973 年起实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 2002 年全国共有学校 3520 所,学生 111.8 万人,其中小学 2791 所,学生 67.9 万人;高中 307 所,学生 6.9 万人;职业学校 164 所,学生 17.2 万人;综合性大学 5 所,学生 7.4 万人;师范、技术、农业、商业、艺术、音乐等院校 153 所,学生 10.4 万人。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有哥本哈根大学(建于 1479 年 , 2003 年约有学生 3.5 万人)、奥胡斯大学(建于 1928 年, 2003 年约有学生 2.1 万人)、丹麦技术大学和皇家兽医和农业大学。 2003 年国家教育经费预算为 301.7 亿克朗,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2.2% 。
  【新闻出版】 2003 年,全国有日报 32 种,发行量 137.8 万份,周日报 10 种,发行量 125.1 万份,期刊杂志 109 种,技术及地方报刊 278 种。主要报纸发行量如下(括号内为创刊年):《日德兰邮报》( 1871 年),平日版 17.2 万份,周日版 23.1 万份 ;《贝林时报》( 1749 年),平日版 14.2 万份,周日版 16.5 万份;《政治报》( 1884 年),平日版 13.7 万份,周日版 17.3 万份。
  丹麦通讯社( Ritzaus Bureau ): 1866 年创建。丹唯一的全国性通讯社,由各大报纸合办。
  丹麦广播公司: 1925 年创立。丹麦最大的全国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丹麦电视二台: 1988 年创立, 1989 年开播。

 .dk域名的丹麦经济

  丹麦是发达的西方工业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农牧渔业及食品加工业发达,在许多工业领域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近年来,政府坚持适度紧缩的财政政策,采取积极措施稳定金融市场及汇率。2000年9月28日丹全民公决否决加入欧元区后,仍坚持以“汇率挂钩”和“利率紧随”为主要特征的“准欧元政策”。2004年,丹政府继续实施税收零增长政策,扶持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刺激市场投资与消费,国民生产总值和外贸额持续上升,国际收支与公共财政盈余不断扩大,通胀率保持稳定。丹在“世界经济论坛 (WEF) ” 2005-2006年度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名列第四。
  2004 年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 2336 亿美元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3 万美元 。
  经济增长率 : 2 % 。
  货币名称:丹麦克朗( krone ), 1 克朗 =100 欧尔。
  汇率: 1 美元= 6.14 丹麦克朗; 1 欧元= 9.3 丹麦克朗。
  通货膨胀率: 1.2 % 。
  失业率: 6. 0% 。
  (资料来源: 2005 丹麦统计年鉴。以下资料来源除特别标明外均与此同。)
  【资源】 自然资源较贫乏。除石油和天然气外,其他矿藏很少,所需煤炭全部靠进口。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估计为 2.9 亿吨,天然气蕴藏量约 2000 亿立方米。 1972 年起开采石油, 2000 年产油 1773 万吨,为欧洲第 3 大石油输出国。探明褐煤储量 9000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面积 48.6 万公顷,覆盖率约 10 %。北海和波罗的海为近海重要渔场。
  【工业】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2003 年工业总产值达 5423.7 亿丹麦克朗,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38.9% 。从业人数 42.3 万,占就业总人数的 15.3 %。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石油开采、造船、水泥、电子、化工、冶金、医药、纺织、家具、造纸和印刷设备等。产品 60 %以上供出口,约占出口总额的 75 %。船用主机、水泥设备、助听器、酶制剂和人造胰岛素等产品享誉世界。企业以中小型为主。主要工业部门产值如下(单位:亿克朗):
   2001 2002 2003
  食品工业 1238.0 1316.3 1305.9
  机械制造 624.4 625.0 622.4
  电子工业 622.7 619.1 596.3
化学工业 556.6 605.4602.8
  采矿、冶金 410.7 404.5417.1
  服装、纺织 142.5 126.9 110.5
  石油加工 159.5 145.5 146.7
  木材加工 122.3 119.5120.6
  【农业】 农牧业高度发达。近年受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影响较深,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逐年下降,但在外贸中仍占较大比重。 2003 年农牧业总产值(包括渔业、林业)为 644.93 亿克朗,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4.6 %。农牧结合,以牧为主,蓄牧业、林业产值 606.12 亿克朗,占农业总产值的 94 %。有耕地 265.8 万公顷,农场 4.86 万个,从业人员 10.1 万,占就业总人数的 3.6 %。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率居世界先进国家之列。农畜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约 65 %供出口,占出口总额的 10.6 %,猪肉、奶酪和黄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丹是世界上最大的貂皮生产国, 2003 年有貂场 1998 个,产貂皮约 1220 万张。
  2003 年家畜存栏数:牛 172.4 万头,其中奶牛 59.6 万头,羊 14.4 万只,猪 1295 万头,马 4.3 万匹;家禽存栏数 1715.2 万只。产奶 467.5 万吨,蛋 1260 吨。主要农作物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2001 2002 2003
  谷物975.5 880.7 905.1
  油菜 21.2 21.8 35.4
  豆类 11.5 15.0 12.4
  麦杆 356.8 366.3 341.6
  甜菜 314.9 338.5 285.7
  【渔业】 世界第 15 、欧洲第 2 、欧盟最大渔业国,捕鱼量约占欧盟捕鱼总量的 36 %。 2002 年总捕鱼量约 132.8 万吨,主要有鳕鱼、比目鱼、鲭鱼、鳗鱼和虾等,主要用于生产鱼油和鱼肉。至 2002 年底共有渔船 2457 艘,总吨位 9.8 万吨。 2003 年渔业产值 38.81 亿克朗。
  【服务业】 服务业发达,主要包括商业、电信、金融、保险、旅游和技术服务等。 2003 年产值达 7450 亿克朗,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53.4 %。
  【交通运输】 海、陆、空交通发达。商船主要从事国际运输。
  铁路: 2003 年有国营铁路 2284 公里,私营铁路 495 公里。客运量 55.48 亿人公里,货运量 20.91 亿吨公里。
  公路: 2003 年总长约 7.2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1009 公里。 2003 年共有各种汽车约 250 万辆,其中小轿车 188.8 万辆、货车 38.9 万辆、公共汽车 1.4 万辆。公路国内货运量为 110.57 亿吨公里。
  水运: 2003 年 20 吨以上商船 1838 艘 , 总吨位 739.1 万吨。客运量为 2.45 亿人公里,货运量为 821.9 万吨。全国有港口 124 个,菲德烈西亚港、凯隆堡港、哥本哈根港和奥胡斯港货运量居前列。
  空运:共有 23 个机场,民用飞机 1124 架。北欧航空公司为瑞典、丹麦和挪威共有,丹麦占 2/7 股份。哥本哈根卡斯楚普机场是丹最大航空港,也是欧洲北部重要航空枢纽。 2002 年空运乘客 3.04 亿人次,货物 11.2 万吨。
  【财政金融】 近几年公共财政情况如下(亿克朗):
   2000 2001 2002
  收入 7269 7548 7636
  支出 6902 7182 7425
  差额 367 366 211
  内债 4395 4619 4651
  外债 2190 2350 2471
  BANK )、联合银行( UNIBANK - GROUP )和 BG 银行( BG DANSKE 2003 年,国家银行黄金储备约为 53 亿克朗(约合 8.04 亿美元),外汇储备 2363 亿克朗。 2002 年有银行 180 家,雇员约 4 万人。其中最大的三家银行为丹麦银行( DEN BANK )。 2000 年 3 月,联合银行与瑞芬合资的梅丽塔北欧银行( Merita Nordbank )合并,名称仍为联合银行。
  银行名称
  成立时间
  资产额
  (亿克朗)
  雇员数(万人)
  丹麦银行
  1989 年
  3381.5
  1.2
  联合银行
  1990 年
  2217.9
  1.1
  BG 银行
  1995 年
  1720.1
  0.53
  【对外贸易】 外贸是丹经济命脉。主要原料靠进口,产品销售依赖国际市场。政府制订优惠政策,鼓励产品出口。同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1987 年以来一直保持较大顺差。主要进口产品为运输设备、电信产品、纸张、原油、煤炭、钢铁、机械和饲料等。主要出口产品为乳制品、肉、鱼、家具、医药、电子产品、仪表、船舶、纺织品和服装等。对外贸易情况如下(单位:亿克朗):
  2001 2002 2003
  外贸总额 7925 8267 8134
  进口额 3696 3844 3767
  出口额 4229 4423 4366
  差额 +533 +579 +599
  2003 年丹与主要贸易伙伴经贸情况(单位:亿克朗):
  出 口 进 口
  欧盟 2865.74 2667.32
  德国 824.53 858.86
  瑞典 553.05 488.16
  英国 364.57 297.97
  荷兰 204.36 261.67
  挪威 245.16 167.21
  【对外投资】 2002 年对外直接投资 357 亿克朗,外国对丹直接投资 437 亿克朗。 ( 资料来源:丹麦国家银行 )
  【对外援助】 2003 年丹对外援助总额为 104.5 亿克朗,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0.7 %。援助重点为难民、医疗卫生和农村发展。主要受援国有加纳、莫桑比克、孟加拉、尼加拉瓜等。
[编辑本段]【著名公司】
  A.P. 穆勒集团( A.P.Moeller Group ):成立于 1904 年。主要经营造船和海上运输、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航空运输、商品零售等。有子公司 70 家,分布 100 个国家,员工 6 万余人。下属的两家主要分公司斯汶堡汽轮公司和 1912 汽轮公司在 2003 年《商业周刊》评选中分列世界 1000 强企业中的 346 和 359 位(以市值计算)。 1999 年其下属的马士基船运公司( Maersk Line )兼并美国海陆航运公司,组成世界最大集装箱船运公司,并改名为马士基海陆船运公司( Maersk Sealand )。在北京、上海、大连、天津等地设有分公司,在南京、广州、重庆等地设有办事处。
  诺和集团( Novo Group ):原诺和诺德集团( Novo Nordisk ),成立于 1923 年。世界著名医药和生化制品集团公司,生产的胰岛素和酶制剂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50 %和 40 %以上。在 68 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或办事处,共有员工 1.6 万人。 2000 年 11 月正式分为两公司,负责制药业务的公司沿用原名称,负责酶制剂业务的公司改名为诺维信( Novozymes )。 1995 年该集团投资约 2 亿美元在天津设厂,是丹在华最大企业。
  丹佛斯集团( Danfoss ):丹最大工业企业,主要生产采暖、制冷和传动及速控温控元件。在世界不少国家有子公司,共有雇员 1.7 万人。 1995 年在天津建立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热力膨胀阀、水阀、冷凝机组和相关产品。
  乐高公司( Lego ) :是一家丹麦的玩具公司,亦指该公司出品的积木玩具,由五彩的塑料积木、齿轮、迷你小人和各种不同其他零件,组成各种事物。
  该公司与多个娱乐公司有合作,如迪士尼、时代华纳。例如在哈利波特和星球大战等电影在美国上映前后,乐高就会推出相应主题玩具。
[编辑本段]【人民生活】
  以高福利、高收入、高税收、高消费为特征。 2002 年社会福利(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等)开支为 3958.89 亿克朗,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28.4 %。 2002 年人均收入 22.18 万克朗。 2003 年失业人数约为 17.1 万人。全国有医生 9400 人,病床 2.6 万张。私人住宅拥有率 53 %,别墅拥有率 11 %,手机使用率 68 %,家庭电脑拥有率 70 %,上网率 79 %。每千人拥有医生 2.5 名,洗衣机 740 台、电视机 575 台,小轿车 343 辆、电话 613 部、传真机 120 部。
[编辑本段]【丹麦军事】
  根据丹麦宪法,玛格丽特二世女王是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防部是武装力量最高行政机关,国防大臣为文职,向议会和首相负责,对武装力量实施行政领导。国防司令部是武装力量最高指挥机构,负责丹三军的作战、训练和后勤保障。现任国防司令是汉斯 · 杰斯帕 · 赫尔旭( Hans Jesper Hels?,2002 年 5 月上任),国防参谋长为蒂姆 · 斯洛斯 · 约根森( Tim sloth J?rgensen )。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义务兵服役期 8 ~ 12 个月,志愿兵服役期为 54 ~ 72 个月。
  丹麦武装力量由陆、海、空三军和国民卫队组成,其中陆、海、空三军为现役正规军队。截至 2004 年年底,丹军总员额 20550 人,陆军、海军和空军兵力分别为 12550 人(占总兵力的 61.1% )、 3800 人(占 18.5% )和 6471 人(占 20.4% )。其中,陆军装备主战坦克 281 辆、装甲车 732 辆、 100 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 315 余门、直升机 25 架;海军编成水面舰艇部队(下设 6 个中队)和海防舰艇部队(分辖 3 个海区),主要装备舰艇 64 艘 ( 其中护卫舰 7 艘、巡逻艇 36 艘、用于侦察和渔业监护的直升机 8 架 ) ;空军编为 6 个航空兵中队(其中 4 个战斗机中队、 1 个运输机中队、 1 个直升机中队)、 1 个雷达中队(辖 6 个雷达站),装备各种飞机 111 架(其中 F - 16A/B 型战斗机 68 架、 C - 130 型运输机 3 架)。
  2004 年国防预算为 164.92 亿克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 1.2 %。 2005 年预算总额为 186 亿丹麦克朗,约占财政年度预算的 4% 。(资料来源:丹麦国防部)

 .dk域名的对外关系
  冷战结束后,丹麦对传统上以北约、欧共体、北欧合作和联合国为支柱的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突出以欧盟为重点,并增加了“共同安全、民主和人权、经济和社会发展及环境” 等内容。丹重视欧盟建设,坚持依托北约,加强欧洲安全合作,积极拓展以北欧合作为基础的环波罗的海合作,重视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同154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
  关于国际形势:认为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恐怖主义、民族和宗教问题等非传统安全因素已成为威胁国际安全与稳定的突出问题, “9·11” 事件对世界政治和安全格局影响深远。认为世界政治形势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美国“一超” 地位短期内不会受到挑战,相反却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主张各大国间应加强对话和合作,共同应对面临的挑战。
  关于联合国作用和改革:视联合国为国际社会构架的基础和国际安全与稳定的保障。认为联合国须在伊战后重树权威,发挥更大作用。支持安理会改革,主张增加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数目,限制使用否决权。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 2004 年 10 月当选安理会 2005 - 2006 年非常任理事国。
  关于国际反恐:谴责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重视建立全球反恐联盟,支持反恐斗争。认为贫穷落后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强调重视发展问题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恐怖主义。“9·11”后,丹国内出台反恐法案,支持并参与美国和北约打击恐怖主义的军事行动及联合国有关维和行动。于 2005 年 3 月出任安理会反恐委员会主席一职。
  关于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主张有关国家应严肃对待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问题,支持美建立NMD 计划, 2004年与美签署协定,同意将格陵兰图勒基地纳入美导弹防御系统。
  关于人权和民主问题:视人权和民主为其外交政策的基石之一,奉行将保护人权和少数民族权利置于国家主权之上的 “ 积极的人权政策” ,主张所有国家和地区认同和遵守国际公认的人权标准。支持和推行 “人权高于主权” 、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认为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政治和人道原因为由进行“人道主义干涉” 。
  关于欧洲形势:认为当前欧洲大规模军事威胁的可能性减小,但局部冲突凸显,影响欧洲安全的因素主要来自对民主、人权等共同价值观念的威胁及有组织犯罪、难民潮和环境污染等。主张加强欧洲在预防和控制危机方面的能力以及反恐领域的合作,支持建立欧盟快速反应部队,以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本地区危机,但同时强调不能以削弱北约在欧洲的作用和存在为代价。
  关于欧盟合作和欧元:视欧盟合作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但在欧盟共同货币(欧元)、共同防务、司法及欧洲公民权等合作领域有 “ 四项保留” 。支持欧盟东扩和深化一体化建设,支持欧盟制宪,但要求维护小国利益,不赞成欧盟发展成 “ 联邦欧洲” 。上届政府曾于 2000 年 9 月 28 日就加入欧元举行全民公决,结果以 53.1% 否决加入欧元区,使其取消 “ 四项保留 ” 、加强欧盟合作的努力受到重挫。随着欧盟东扩和欧盟合作的深入发展,丹 “ 四项保留” 特别是在防务、司法合作方面的保留开始凸显负面效应。丹正考虑以某种方式在司法领域取得突破。
  关于中东问题:认为国际社会应对中东问题予以更多关注,促进中东地区各方的互信与合作,以避免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原教旨主义的蔓延。强调美在解决中东危机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主张欧盟与中东的 环地中海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积极促进中东和平进程。呼吁以从加沙地带撤军。承诺增加对中东地区的民主援助以改善该地区民主、人权和实施良政,但以执行更为 “ 中立、平衡 ” 的中东政策为由,取消了一些援巴项目。
  关于朝核问题:支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及和平解决朝核问题,要求朝放弃发展核武,呼吁美朝通过对话改善关系。高度评价我主持六方会谈,认为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认为欧盟可在适当时机参与解决进程,特别是在促进朝鲜发展经济及推动朝融入国际社会方面发挥作用。每年向朝提供约 1500 万克朗(约合259 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
  关于伊朗核问题:关注伊朗核问题的发展,认为伊应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接受监督和核查。主张国际社会就此问题加强磋商和合作,尽快以和平方式妥善解决问题,避免伊问题危及世界和平,成为新的动乱因素。
  关于伊拉克问题:支持美采取军事行动推翻萨政权,曾派遣护卫舰、潜艇各一艘以及150 多名士兵参战。主张联合国在伊战后维和、重建和推动民主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谴责伊出现的反美英占领暴力活动。积极参与伊拉克重建及“ 巴黎俱乐部 ” 关于伊债务问题谈判,支持并呼吁国际社会尽最大努力减免伊债务并提供援助,已提供 3.5 亿丹麦克朗(约合 6034 万美元)用于伊重建工作。丹驻叙利亚大使曾一度任伊巴士拉地区行政长官。2004 年在伊驻军 520 人;6 月,丹驻伊大使正式赴伊上任。
  关于阿富汗问题:关注并参与对阿富汗的援助及战后重建工作。重点援助民主和法制建设,先后向阿提供 3 亿克朗(约合 5172 万美元)的人道主义及重建援助。通过北约向阿派有 4 架战斗机和 147 名士兵。 2004 年拨款 2350 万克朗(约合 405 万美元)专项资助阿总统选举。认为阿总统民主选举有助于打击阿极端势力,促进阿和平与稳定。选举基本公正,希阿各派尊重选举结果的合法性。 2003 年以来丹曾因强制遣返阿在丹难民并将援助与难民遣返事务挂钩受到阿政府和联合国难民署的批评。
  【 同中国的关系】
  1950 年1 月9 日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 年5 月11 日建交, 1956 年2 月15 日由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20世纪70 - 80 年代两国关系发展较快。先后签订了《中丹政府贸易协定和支付协定》、《中丹民航协定》、《中丹海运协定》、《中丹投资保护协定》、《中丹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等协定。
  2004年两国关系继续发展。 2 月,丹首相拉斯穆森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5 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应邀对丹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系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首次访丹。丹议会第一副议长斯文 · 奥肯、议会外交政策委员会、劳务市场政策委员会等代表团分别访华。两国外交部间保持着磋商与协调。 9 月,中国外长李肇星在纽约第 59 届联大期间同丹外交大臣默勒会见。 11 月,丹麦外交部常务秘书彼得森来华与张业遂副外长进行政治磋商,双方还就中国政府同意丹麦在重庆设立领事馆事互换照会。 2005 年 4 月,回良玉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应邀访丹。丹副首相兼经贸大臣本特森于 6 月 25 日至 7 月 2 日访华。 8 月,丹社会事务和平等大臣汉森访华。 9 月,丹文化大臣米克尔森、丹女王的丈夫亨里克亲王访华。 10 月,丹第四副议长彼得森、 国防司令赫尔旭上将分别访华。11月丹第一副议长奥肯、发展援助大臣Ulla Tornaes分别访华。12月丹总检察长享宁访华。2006年1月,李铁映副委员长访丹,丹议会能源政策委员会主席瓦赛堡、交通和能源大臣汉森访华。
  现任中国驻丹大使:甄建国( 2002 年 9 月 10 日递交国书)。馆址: OEREGAARDSALLE 25, 2900 HELLERUP, COPENHAGEN DENMARK 。 网址:
www.chinaembassy.dk 。电话: 45-39460889, 45-39611013 (商务处), 45 - 39460877 (签证处); 传真: 45-39625484 , 45-39612913 (商务处), 45 - 39460878 (签证处)。
  丹麦驻中国大使:米磊 (Laurids Mikaelsen , 2004 年 11 月 5 日递交国书 ) 。
  馆址: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东 5 街 1 号。网址:http://www.ambbeijing.um.dk/zh/。电话: 85329900 ; 传真 : 85329999 。
  【同美国及北约的关系】
  丹麦是北约成员国,重视同美国和北约的磋商与合作,认为北约在维护欧洲安全和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美军留驻欧洲有助于保持欧洲的战略平衡。支持北约东扩,积极参与北约军事行动。支持北约新战略,认为北约的关注焦点应是欧洲-大西洋两岸的安全与稳定,但可在特殊情况下在其防区以外采取军事行动,并可在联合国授权问题上持灵活态度。认为除集体防御外,北约还担负了捍卫自由、民主、人权和保护少数民族利益等共同价值观念的责任。但对北约是否应充当世界警察表态谨慎。 2004 年 4 月,丹首相访美,代表丹麦领取美国约翰逊总统勋章,以表彰丹在二战期间保护犹太人方面作出的贡献。
  【同欧盟的关系】
  1973 年加入欧共体,2001 年3 月开始实施《申根协定》。作为欧盟成员国,同大多数欧洲国家关系密切。在对外政策上,奉行以欧盟政策为主体的外交政策。 1993 年,丹与欧盟在爱丁堡达成协议,不参加欧盟在欧洲货币联盟、防务、司法和欧洲公民权等方面的合作,即所谓 “ 四项保留 ” 。 2000 年,丹全民公决否决加入欧元。 2002 年下半年丹轮值欧盟主席,主持召开了 10 月布鲁塞尔非正式首脑会议和 12 月哥本哈根首脑会议,成功结束了欧盟与中、东欧十个国家的入盟谈判。2004 年,丹首相访问了两个欧盟轮值主席国荷兰与爱尔兰、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爱尔兰总理、欧盟委员会候任主席巴罗佐访丹。
  【同北欧邻国和波罗的海三国关系】
  重视同北欧国家间的传统合作。认为在欧盟事务中,北欧三国应首先维护各自的利益,然后可在男女平等、就业、环保等立场基本一致的领域内寻求合作。丹和芬兰、瑞典三国继续执行欧盟峰会前的北欧首脑会晤机制。主张北欧合作更多地向环波罗的海国家开放。丹曾积极支持波海三国独立,同其他北欧国家一起最早承认并同三国建交,强调继续加强同波海三国在军事、经济、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积极推动环波罗的海地区合作,力图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2004 年,芬兰总理、冰岛总理、拉脱维亚外长、爱沙尼亚总统、外长、挪威首相访丹,丹首相赴德国出席第六届波罗的海发展论坛峰会,赴瑞典参加北欧理事会会议,丹外交大臣代表北欧五国和波海三国赴美国出席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发展委员会举行的会议。
  【同俄罗斯的关系】
  认为俄罗斯局势走向对欧洲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加强同俄合作是建立欧洲安全新格局的基础。主张与俄罗斯建立建设性的、长期的合作关系,保持俄政治和经济改革势头,使俄尽快融入欧洲进程。因 “ 世界车臣人大会”2002 年10 月在丹举行和未同意引渡车臣“ 副总理”扎卡耶夫事,丹与俄关系发生龃龉。2003 年5月,丹首相夫妇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出席其建城300 周年庆祝活动并与俄总统普京会晤。2004年别斯兰恐怖事件后,丹谴责车臣恐怖分子的暴行,外交大臣致电俄方表示慰问。
  【同中东欧国家的关系】
  丹麦重视发展同中东欧国家的关系,认为中东欧国家目前正处在冷战后的“安全真空” 。认为北约和欧盟双东扩有利于保持欧洲的长期稳定。 2004 年,丹首相访问了捷克、奥地利;丹外交大臣访问了保加利亚、波兰、马耳他等;罗马尼亚总统、波兰总理、乌克兰外长等分别访问了丹麦。 2004 年10 月,哥本哈根警察局副局长凯· 维特努普( Kai Vittrup )出任联合国驻科索沃警察部队最高长官。
  【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丹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认为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影响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丹采取经济援助同受援国民主、人权状况挂钩的政策,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援助较前有所下降, 2003 年外援金额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 0.7 %。2004 年,丹外交大臣访问了加纳、约旦、叙利亚、以色列、伊拉克、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还与国防大臣一起访问了苏丹,于 10 月赴越南出席第五届亚欧首脑会议;丹首相访问了伊拉克。智利总统、尼加拉瓜总统访丹。  .dk域名的旅游业

后缀为.dm的多米尼加共和国顶级域名根 后缀为.dnp的顶级域名根
分页:首页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