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传播论
关于由媒介到意见领袖再到受众的传播方式的传播理论。1940年美国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他在美国总统大选,调查媒介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时发现。认为政治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种两级传播的模式进行的。意见领袖是信息传播的中间站,他们是人群中较活跃部分,在人群中能得到广泛响应;他们比一般人更多地接触媒介,更多地知道媒介的内容;广大人群把他们看作主要的信息渠道,由他们将信息加载于受众脑海中,影响受众的决策。大众传播只在加强受众的原有立场方面具有明显效果,而在改变受众态度方面,其影响远不如人际传播。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社 会 学-->社会学分支-->传播社会学 文化、新闻出版卷 两级传播论
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1948年美国学者拉扎斯菲尔德等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通过1940年美国选举期间“伊利县调查”发现的信息流动模式,揭示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和影响不是直接流向个体受众,而是经由意见领袖,再流向一般受众。该理论强调大众传播的效果受到人际传播的制约,由此否定了魔弹论。
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新闻-->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理论鲁虺大辞海" />
鲁虺大辞海 | ||||
类目资源: 智虺堂 康熙字典 汉语词典 毒鸡汤 谜语 名言 解梦 谚语 古籍溯源 异体字 大辞海 制度 语言翻译 |
鲁虺大辞海 / 两级传播论 | 上一个 查看全部 下一个 |
两级传播论 | |
两级传播论 政治学社会学卷 |